秦昭王即位之初,秦国忙于平定诸弟争夺君位的内乱,齐、魏、韩、楚等国结为合纵同盟。此时楚国背弃合纵之约而与秦国交好,齐、魏、韩三国合兵攻伐楚国。前301年,齐$##...
合纵攻秦之战是指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一次作战。大致有5次。
马陵之战中,魏国遭受惨败,其后又被秦国屡屡击败,丧失了黄河以西的大片领土。魏惠王在晚年曾广招贤者,图谋振兴,并在齐、楚、燕、赵、韩等国支持下,任用公孙衍为相国,实行合纵抗秦的策略。他在东方各国支持下任魏国相国,合...
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前287年初,齐取消帝号,恢复称王。而秦仍使用帝号,自居于天下诸侯之上,激起各国不满。五国出兵各有打算,因而貌合神离。秦国再次遭受重大挫折。秦与各国订立盟约,约定共同出兵的日期。秦又自恃国力强大,与诸侯国同称五号有失其尊,故又与齐相约,把帝号作为两国国君尊称。...
张仪到楚国后,声称愿为楚国效劳,骗取了楚怀王的信任。随后张仪用欺诈之术诱使楚与齐继绝交往,而与秦结成联盟,互相嫁女娶妇,永为兄弟之国。张仪见目的已达到,就又回到秦国,恢复相位,但不再承认对楚怀王的承诺。楚国三面受困,只得割让...
五国攻秦之战是公元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的战争。此战五国战败,从此,六国更加无法抵御秦国的兼并,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五国攻秦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后一次诸侯合纵攻秦之战,尽管庞暖富...
由于张仪在魏国实行与秦连横的策略,对其他各国构成威胁,齐、楚、燕、赵、韩五国遂支持公孙衍的合纵策略。他强调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即所谓的“孙膑贵势”。商鞅在秦国实行两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是阡陌,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农耕,有军功可授...
田文好客喜士,招八方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增筑薛城,薛城也成为仅次于齐都临淄(七万户)的战国大城,乃至于达到了“天下知有薛不知有齐”、“只知有孟尝不知有齐王”盛极一时境界。田文死后,魏国觊觎薛城,而齐国担心薛国独大,周显王四十六年...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驱逐了擅权的魏冉,任用范睢为相,并积极推行范睢的“远交近攻”策略。远交近攻先把斗争重点放在近旁的三晋,对较远的齐楚暂置不顾,从而“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破坏东方诸侯国的“合纵”策略。
燕昭王便派使者出使魏、楚,派乐毅出使赵国,并亲自到赵国与赵惠文王相会。赵惠文王将相国之印授予乐毅。燕昭王遂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征发全国军队,与赵、秦、魏、韩等国联合向齐国展开进攻。齐将达子召集逃亡的齐军士兵,整...
秦军大胜,杀死联军24万人,俘获公孙喜,攻取5城。伊阙之战后,被提拔为国尉。信中对楚国让太子到齐国做人质,与齐国交好表示不满,认为秦、楚两国边境相邻,历来互通婚姻,友好相处,如今两国交恶,难再号令诸侯。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秦昭王斋...
北魏皇始元年(后燕永康元年,396年)八月至三年正月,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北魏主拓跋珪率大军南下,攻占燕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大败后燕的战争。此战持续一年五个月,北魏充分利用参合陂之战后的有利态势,调集大军,直逼后燕国都,展开战略决战。...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公元前403年,...
北魏建立初期,在后燕扶植下成为塞外强国。鉴于后燕不断索取马匹,双方关系恶化,北魏于是联合西燕威胁后燕。北魏得知后燕来攻,采取避开后燕主力不与决战的策略。慕容宝离开后燕时,慕容垂已重病在身,拓跋珪暗暗派人在通往后燕都城中山的路上,劫获了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