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书籍]
《陈书》唐·姚思廉撰《陈书》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陈书》共三十六卷,其中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无表志。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朝封建政权...[书籍]
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撰○白雨斋词话叙陈子亦峰,予戊于江南所校士也。闱中得生卷,议论英,而真意恳挚,决其为宅心纯正之士。亟荐于主司,果膺魁选。谒予于桃源署斋,温尔雅。与谈经史,悉能根究义理,贯串本原。诗古文解,皆取法乎上,必思登峰造极...[书籍]
《三国志》晋·陈寿撰《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书籍]
《白话易经》相关《白话易经》序言《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书籍]
丽白楼诗话民国林庚白●上编诗要有意境与才力。意与境又自不同,而才力则所以运用意境者,此不可不知也。古人谓“诗穷而后工”,又谓“愁苦之辞易工,欢愉之言难好”。世之为诗者,往往误解此二义。其实所谓“穷而后工”与“愁苦之辞易工”者,盖入世不深,则不足以尽人间之变...[书籍]
帝纪第一序纪帝纪第二太祖纪帝纪第三太宗纪帝纪第四世祖纪上帝纪第四世祖纪下宗纪帝纪第五高宗纪帝纪第六显祖纪帝纪第七高祖纪上帝纪第七下高祖纪下帝纪第八世宗纪帝纪第九肃宗纪帝纪第十孝庄纪帝纪第十一前废帝广陵王后废帝安定王出帝平阳王帝纪第十二孝静纪列传第一皇后列传列传第二神元平文诸帝子孙...[书籍]
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当李大师开始编纂南北史的时候,沈约的...[书籍]
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梁书》...[书籍]
《旧唐书·孙思》便载:“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说明修《隋书》时,史官们曾访问过不少人。还有不少修史的作者本人就在隋朝生活过,有着亲身的经历,因而史实也就较为准确。三是作为主编的魏徵,历史上素称谏臣,号为“良史”,他主编修史时一般能坚持据...[书籍]
应当指出的是,隋代的最初九年即开皇元年至开皇九年(581-589年)的历史,可以作为北朝历史看待;至于开皇九年隋灭陈统一全国以后的历史,本是统一的封建皇朝的历史,把这一段历史看成北朝史而写入《北史》是不恰当的。当然,也许是作者考虑到编纂上的困难,不得不作这样的安排,但我们今天来...[书籍]
月五星犯列舍经星变附见)晋书志第四地理上晋书志第五地理下(青州徐州荆州扬州交州广州)晋书志第六律历上晋书志第七律历中晋书志第八律历下晋书志第九礼上晋书志第十礼中晋书志第十一礼下晋书志第十二乐上晋书志第十三乐下晋书志第十四职官晋书志第十五舆服晋书志第十六食货晋书志第十七五行上晋书志第十...[书籍]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书籍]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赡,包含历史、地理、民族、神话、宗教、生物、水利、矿产、医学等诸方面内容的古代著作,堪称中国远古社会的百科全书。[书籍]
《陈书》是记载南朝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的纪传体史书,作者为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时的姚思廉,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共三十六卷,这是二十四史中卷数最少的一部。姚思廉(公元557年~公元637年),本名简,雍州万年(今中国中西部陕西西安)人。父亲姚察编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