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地告诉各位网友:拙作《赵燮雨剧作新编》即将开印。感谢北京一家国家出版社责编的努力,封面设计定局,三校也已完毕,节日长假后会安排开印。特别感谢之前已经预订的好友,我会各别告知。成书十六开本,上下两册,全套书籍定价八十六元人民币。谢谢各位戏曲爱好者和有关社团单...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郑板桥诗书画三绝。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龙门二十品元燮造像题记
当年笔者身为所谓“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对文史远之避之,决意“投笔从戎”舍弃上戏报考理工。有憾于戏曲界阴盛阳衰现象在某些剧种始终还有存在,汇编的戏曲剧本绝对第一主人公性别各据半壁江山大体保持平衡,希望这样一来有助于一批男主演占领舞台中心。
郑燮行书郑燮行书,辽宁博物馆藏。郑燮作品欣赏:新修潍县城隍庙碑记|田游岩传|楷书册|行书轴|
《广东志书》说,澄海县“七月中元祀祖先及灶神”。关于灶神,说法极多。《淮南子泛论训》说:“炎帝作火,而死为灶。”这是以炎帝为灶神。《庄子达生》说“:灶有髻。”髻是蛣之借字,蛣就是蟑螂。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引《许慎异义》说:“灶神,古《周礼》说,颛顼有子曰犁,为祝融...
郑燮五言诗郑燮《五言诗》,辽宁博物馆藏。郑燮作品欣赏:新修潍县城隍庙碑记|田游岩传|楷书册|行书轴
郑燮郑燮(1693-1765),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卫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不肯逢迎上司,颇能关心人民疾苦,饥荒年岁,曾因擅自开仓赈济,拔款救灾,获罪罢官。后来长期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受石涛、八大山人影响较深,又...
清郑燮墨笔竹石图轴160.9×81.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自题:“昨日山头烂酸归,路旁密筱乱牵衣。何须定要千寻竹,自有清光满翠微。见翁年学长兄正画,板桥郑燮。”钤“郑燮之印”白文印、“二十年前旧板桥”朱文印。钤“郑燮印”(白文方印),“丙辰进士”(朱文方印...
南京人口中的元宵,原是包括了无馅与有馅的两种的。包元宵是年节中的一件大事。舂好的米粉是湿的,必须及时晒晾干,否则放不到元宵节,就有变酸的危险。米粉主要是为包元宵准备的。可惜平民百姓没有这份仙风道骨,,于是包元宵也就成了一项近乎隆重的仪式。有...
沈元元,国家二级演奏员,曾任北路梆子二团副团长、党支部书记,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北路梆子传承人。退休后的他仍然活跃在戏曲的舞台上,发挥着光和热,他曾为众多知名表演艺术家演奏过,但知道他名字的人并不多,他就是被人们称为是北路梆子“活字典”的山西省...
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其曲文形式与词相近,用长短句,但格律较自由,多用口语,便于直率地表达感情,“元曲”得与唐待、宋词并称,在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其中尤以剧曲(即杂剧)成就更高,故通常把“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如《元曲选》实际上是#$...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据文字载,宋代以前还没有元宵,那时人们过元宵节吃的是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时至今日,在我国个别地区,仍有吃“元宵粥”的习俗。元宵节是必吃元宵的,当然因为一些地区的差异,很多地方吃的食物是不一样...
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元宵。有关吃元宵习俗的源由,民间说法众多。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便用元宵命名之。如今,元宵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在元宵佳节乃至平日享用的美味。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近千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