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著《明儒学案》,也认为学术史研究就是要全面反映各种学术体现“道”的曲折过程。他也反对把思想学术史研究简单等同于史料汇编。思想学术史的价值在于充分显示学术的个性。王学传人,按其所在地区分成六派,而...
王艮弟子徐樾,先事王阳明,后卒业于王艮之门。对其宗释氏明显持批评态度。徐樾弟子对后世影响最大者为颜钧,《学案》对其持批评态度。罗汝芳有两大弟子,一为杨起元,一为周汝登。《总目》对于耿氏,基本上亦持否定态度,但对其不尚玄远则有
杜维明继儒学名家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之后,以研究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为中心。他将儒教中国与儒家传统区分,使“儒学复兴说”成为当时文化讨论中的一派显学。对比东西方对儒学的态度,杜维明...
在第三代现代新儒家中,杜维明可算是一位领军人物。对于这一实践型的认识方式,杜维明作了很好的说明。身是主体性展开的出发点,杜氏为之赋予了重要意义。“心”的特点是“出入无时,莫知其乡。”“神”是杜维明为人生所设立的境界和目标。这也倒符合于儒...
但是,由于玄、史、文学的分割,儒学明显丧失一家独霸的地位,并与诸学平分秋色。\"于此可知儒学地位在南朝前期确有所下降,而不久前兴起的玄学则脱离儒学自成一家。宋初雷次宗最著,与郑君齐名,有雷、郑之称。孔老...
儒学是否获得“一统”地位,是区分儒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还是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根本标志。不过汉代以来虽无儒教的说法,可是将儒家视为国家惟一的教化工具,时人多称其为“德教”、“礼教”。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儒教”是相对于“佛教”、...
本人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儒学可以说情有独衷,虽然才疏学浅,但对古圣先贤辄心向往之。因此,对与儒学有关的其他方面也不得不给予关注。在阅读李申先生《中国儒教史》时,就越
故儒家的生命儒学即是以阳明学为代表的良知心学。当代新儒学在中国儒学传统中进行判教时确实能把握儒学的学脉,判陆王为正宗,朱子为歧出。此外,民间儒学还意味着儒$#...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因此太炎强调,\"今独以传经为儒,以私名则异,以达名、类名则偏,要之题号由古今异。胡适在《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一文中与章氏的说法明显立异,强调指出诸子之学决无出于王官的道理。此其说已不能成立...
时乐安孙叔然,受学郑玄之门,人称东州大儒。或许是出于意识形态主管的角色需要,王肃在遍注群经时的一个主要宗旨,便是与郑玄立异。是以撰经礼,申明其义;及胡论制度,皆据所见而言。因此在对经传的解释中,举凡郑玄注疏有损于圣人形象者,王肃必起而反击。王肃废郑学$#...
目前海内外最为“晦涩”的一个儒学流派,大概是黄玉顺所持的“生活儒学”。前不久干春松与黄玉顺有一次关于生活儒学的讨论。但海外新儒家也日趋于专业学术和心性自修,在政治、日常生活中自动边缘化。干预政治与...
迄今为止,这问题仍是思想界、学术界争论的重要焦点之一。他在1941年8月《思想与时代》第一期上发表的《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一文,首先提出了儒学的转化问题。这说明贺氏已经充分注意到“融会”西方哲学与实现儒学由传统转向现代...
不过,新儒学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北宋和南宋的统治区域,而当时与两宋先后处于分裂状态的辽夏金等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区域并没有受到新儒学的及时影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似乎是儒家学说。尤其是辽朝的贵族群体,更加对儒学崇拜与信奉,尊孔...
石篑的学术、文学思想也因与宏道的过从而变化。陶望龄是泰州学派的直接承祧者,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将其列于《泰州学案》,他有得于泰州之学的是圆融三教的学术精神。对唐宋文学不但不能超迈,且...
只有把儒学看成是它自己的元学,我们才有可能阐释儒学。现代社会已与中国的传统社会完全不同,传统意义的儒学已成为了历史,儒学不会在历史的骨灰中复活,传遍统社会的死亡并不等于儒学的死亡,相反,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