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历
要说到上古时期的历史,当然少不了要提“三皇五帝”。所谓“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事实上,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帝王。燧人、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人只是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
“三武一宗”,是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之厄”...
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在《三国演义》中,反映的则是关羽除勇武外,指挥作战能力也很强。
桃园三英是指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而家喻户晓的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说的就是桃园三英。东汉末年,刘备在涿县看榜时结识两个体魄雄伟地好汉三人一见如故,在桃园结拜为兄弟,关羽、张飞视刘备为大哥,一直追随刘备。三人从参军开始壮专抒怀至后来建功...
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又引《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蔫。大乔不应此。”《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非今巴丘。”又裴松之注解...
撤退后的蜀军,魏延因不愿撤兵,并企图统率蜀军继续作战,即率所部抢先南行,占据斜谷南口,挡住杨仪归路。杨仪遣马岱将其击杀,然后退回汉中。历时七年的诸葛亮攻魏之战至此结束。此后,杨仪与蒋琬、费祎掌握了蜀军的实权。蒋琬曾计划继续北伐,但为其他重臣反对而未有实行。在抵抗过...
他凭借过人的才智,得到以袁世凯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青睐,先后担任军政要职,直至北洋政府国务总理,被誉为北洋三杰之龙。北洋之虎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合肥人。段祺瑞14岁时家道中落,16岁时独自怀揣1块银元从合肥去威海投亲,其后段独撑三个幼年弟妹的重担。...
台中三狗,指三国时,大将军曹爽手下的何晏、邓飏、丁谧三人。何晏母亲被曹操纳为妾室,故被曹操收养,因个性浮华被曹丕所憎,直到曹爽秉政才再次获权,后被司马懿所杀。邓飏在魏明帝时得到授官,后因浮华被罢,依附曹爽后才又被启用,为人贪财好色。丁谧在魏明帝时便与曹爽相...
董允死后,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与侍中陈祗互为表里,开始参与朝政。陈祗死后,黄皓从黄门令一跃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总揽朝政、操弄威权,并排挤在北伐前线的大将军姜维,导致蜀汉朝政败坏,“操弄权柄,终至覆国。”,并最终被魏国所灭。
公元256年(魏甘露元年)冬,东吴兴兵抢夺寿春所属的徐堨,魏吴之战不可避免,以诸葛涎所辖兵力,防守徐堨绰绰有余,他却将此看成扩大实力的极好机会,请求增援十万兵力防守寿春,并请求临淮河修筑新城防。考虑到诸葛涎是资深望重的旧臣,司马昭决定征调他回洛阳担任司空。诸葛涎对剥夺兵权十分恐慌,索...
刘备败归白帝城后,忧愤交加,发病不起,于蜀章武三年四月病死于白帝城西的永安宫,蜀国实力从此大为削弱。白帝城托孤刘备逃至白帝城,忧愤交加,而至发病不起。
三国时代,群雄辈出,除了广为人知的五虎将之外,魏国还有另外的“十虎将”,也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他们除了在曹魏政权为自己的主公鞍前马后的效劳,也在三国的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魏国十虎将包括夏侯惇,夏侯渊,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曹仁,庞德,李典。
明末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变革之际,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满洲殖民统治及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他们的思想,在后来君主集权严重的清朝并没有多少发展,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
“东海三何”指的是南朝梁朝的三位诗人何逊、何思澄、何子朗的并称。在《南史·文学·何思澄传》中说:“初,思澄与宗人逊及子朗俱擅文名,时人语曰:‘东海三何,子朗最多。’”这里是说何子朗才思敏捷,擅长清言,其文甚工。因此人们赞颂他:“人中爽爽何子朗。”他又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