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书籍]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书籍]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书籍]
《魏书》,北齐魏收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0卷。[书籍]
作者彰化人,字汝能,號立軒;清同、光間,設教鄉里垂四十年。當弱冠時,適值彰化戴潮春事變,親見其事。光緒十四年,因辦理清丈未協激成彰化施九緞事變,亦屬耳聞而目接。後至二十一年割臺之後,臺民拒守,並嘗與其事。對此三事,均有撰述;除本書合刊「兩案紀略」外,並有「割臺記」一種(已...[书籍]
古来书碑者,在汉、魏必以隶书,在晋、宋、六朝必以真书,以行书而书碑者,始于唐太宗之《晋祠铭》,李北海继之。余弱冠时辄喜学山谷书,虽老学见之,亦为称赏不置,心甚疑焉。因求教于林蠡槎先生,先生一见泳书,便云:“子错走路头矣。”因问曰:“将奈...[书籍]
释亚栖,晚唐书法家。洛阳(今之洛阳城东,洛水北岸)人。生平事迹不详。《宣和书谱》云:“喜作字,得张颠笔意,自谓吾书不大不小,得其中道,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葆光禄》曰:、“亚栖书骨气不及誊光,而遒媚过之,二人俱应制,其踪海内旨盛。”李日华《六研...[书籍]
记载南诏史事的史书。又名《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南蛮志》、《南蛮记》。十卷。唐樊绰撰。樊绰为安南经略使(今越南河内)蔡袭幕僚。862年(唐懿宗咸通三年),南诏王世隆遣将攻安南,经略使王宽不能御,朝廷以湖南观察使蔡袭代王宽为经略使,将兵屯守。樊绰随行。...[书籍]
今书有规矩者王、索,其雄逸不常者,皆本张也。旭、素尽出此流,盖其天资近者,学之易得门户。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尝观《石鼓文》,爱其古质,物象形势有遗思焉。及得《原叔鼎器铭》,又知古之篆文,或多或省或移之左右...[书籍]
丰坊,明代嘉靖年间书法家。字人翁,又字存礼,更名道生,号南禺外史。浙江鄞人。官至吏部考功主事。为人逸出法纪外,而书学极博,五体并能,诸家自魏、晋以及明,靡不兼通,盖工于执笔者也。然坊平生好作伪书,至今为世厉垢。《书诀》,弇州四部稿作。笔诀。是编皆论...[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九律吕成书乐类提要【臣】等谨案律吕成书二卷元刘瑾撰瑾有诗集传通释已着録是书以气为定律之本因而推其方圆周径以考求其积分盖瑾之学笃信宋儒故其注诗守朱子之说不逾尺寸其论乐守蔡氏彭氏之说亦不逾尺寸也考管子地圆篇称呼音中徴中羽之类及吕氏春秋...[书籍]
弘道书序圣人之道着在六经七十子传之汉唐先儒继之以实学裁成英俊各适于用长久治安也天纵圣哲千龄百纪不易觏古今人才计之大都非狂则狷者多不以中道损益任其所偏则流放无底而材不达矣故一归于学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是也所处不过饮食男女之闲所习不过兵农礼乐之事非有高远绝伦杳渺难知之微妙也使狂者...[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二书传书类提要【臣】等谨案书传二十卷宋苏轼撰尚书所载皆帝王大政轼究心经世之学明于事势而又长于议论故其诠解经义于治乱兴亡之故披抉明畅较他经独为擅长其释禹贡三江定为南江中江北江本诸郑康成逺有端绪但未尝详审经文攷覈水道而附益以味别...[书籍]
不如此而旱耕,块硬苗秽,同孔出不可锄治,反为败田。秋无雨而耕,绝上气,土坚垎,名曰脂田。及盛冬耕,汇奶气,土枯燥,名曰脯田。脯田与脂田皆伤田。二岁不起稼,则一岁休之。凡种时,五月耕,一当三;六月耕,一当再;若七月耕,五不当一。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飞去。后雪...[书籍]
本书是对中国古代帝王将相谋臣取得天下、巩固政权、发展建设国家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反映在思想、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主张上,也是针砭封建王朝的统治术、用人术、领兵术、理财术的一部书。[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