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医汇讲清唐大烈自序粤稽炎晖纪物,首垂《本草》之经,云瑞名官,肇启《灵兰》之笈。宗传历代,各立家言,衍迄今,尤工搜录。篁南江氏,有《类案》之编,东逸罗君,有《汇粹》之选。惟渊源之有自,斯继述之多人。矧吾吴文献之邦,乃良医荟萃之域,韩门昆季,擅卢扁之称,葛氏乔梓,绍...[书籍]
学术渊源以张仲景为本,参酌补充张元素、李东垣等名家论述及证治之法。选方采用《和剂局方》者亦颇多。王氏治病主张“随脉察病,逐脉定方”,书中记述自己的经验方亦复不少。现存四种明刻本等。此书有后人节录整理的一卷本,刊于《济生拔萃》、《东垣十书》、...[书籍]
长沙方歌括清陈念祖卷首医病顺其自然说病患之吉凶祸福。寄之于医。医者之任重。然权不操诸医。而操诸用医之人。何也。人有大病。庸医束手无策。始求救于名医。名医入门诊毕。告以病从何来。当从何去。得那一类药而增剧者何故...[书籍]
史载之方宋·史堪公元1127-1279年方剂著作。二卷。宋·史堪(字载之)撰。约刊于1101年以前。书中论四时正脉、运气生病,及大府泄、大府秘、小府秘、身热、身寒、头痛、腹痛等三十余种内科、妇科等病症及治疗方剂,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书中对疫疠病因十分强调与运气的...[书籍]
余时亲寝膳,见医立一方,必翻阅医书,较其药性,察其议论,其合古法者,十不四五。因私进一二方,间或中肯。然以攻举子业,不暇留心岐黄也。[书籍]
伤寒明理论宋·成无己公元1142年《伤寒明理论》,伤寒著作。四卷。金·成元己撰。约刊于1156年。作者对伤寒论研究很深,纵横无际,得心应手,故能深明其理,撰成此书。卷一-三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使习医之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书籍]
卷一证治总论;卷二形气、脉法类;卷三-四证治类,列各种病证证治;卷五方药类,审辨药物性味效用;卷六评释类,为作者研读古医书的心得体会,有一定参考价值。[书籍]
一、创作论书唐氏六家书后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并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今法帖中有云“不具释智永白”者,误收在逸少部中,然亦非禅师书也。云“谨此代申”,此乃唐未五代流俗之语耳,而书亦不工。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揩...[书籍]
脉症治方吴正伦。字子叔,号春岩子。安徽歙县人。幼年丧父,家贫而刻苦攻读。后游医至山东、北京等地,名噪一时。明神宗幼年病、穆宗贵妃病,均由其治愈。曾获穆宗嘉奖,太医院御医妒其术,而毒之致死。序刻脉症治方序刻脉症治方小言脉症治方...[书籍]
系郑氏阅读陈修园先生医书一十三种之后,对书中分阴、分阳之实据,用药活泼之机关,略而不详者的一次补充。全书分题立论,条理清晰,诗解图文并茂。摄其要,有乾坤化育,人身性命立极,阴阳五行,气机盈缩,内因外因,阳虚阴虚,病情实据,分科立论,症候图解,方药释...[书籍]
全书分五卷,其一、二两卷论述医务道德、保生慎药和诊法、用药等项,以及古今医家、古今医书足资取法者。卷三至卷五系摭拾历来名医对多种病证的治验医案等,间附己意,加以发明,推究原委,详其利弊,言多中肯。其补编一卷,系民国曹炳章氏就作者所著...[书籍]
《鸡峰普济方》系综合择录宋以前医疗经验而成,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共载方3000余首,每列一方,均详述所治病证、药物组成、修制及用法,有方有论,内容翔实。除方药外,书中还载有某些病证的导引、针灸疗法,言简意赅,便于实用。该书言...[书籍]
《吴医汇讲》指出唐氏为乾隆、嘉庆年间苏州名医。当时江南地区尤其苏州名医汇萃,学术气氛很浓,唐氏搜集诸名家文章,汇成此书,名曰“汇讲”,实际是一部很好的医论性杂著。[书籍]
幼科概论总论光致所讲幼科,注重在实用二字,不尚虚文。以自己二十余年临证延医之经验,兼采各家学说医理,简易明通。于临证实用者,均采集不嫌其浅俗,以求对于病者实用,对症治疗。平日体察小儿所常得的各种病症,与成人的病症根本不同,临征延医方...[书籍]
采集《内经》等古典医籍的要旨以阐明救正之法,故以“轩岐救正”为书名。卷一医论,统论生理、病理、治法和方剂;卷二四诊正法,以脉诊为主兼及望、闻、问三诊;卷三药性微蕴;卷四、五作者医案;卷六医鉴、病鉴,内容系告诫医家、病...[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