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来,基本否定该书为吕望所作,认为是汉以后人伪托。1972年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其中有《六韬》残简54枚,说明《六韬》在西汉前已流传于世,而非汉以后人伪托。当今学者大多认定《六韬》成书于战国时期。其理由是:《六韬》文辞浅近,与商周文字风格相去甚远,而与...[书籍]
古文尚书通论辑本礼记通论辑本清姚际恒一、古文尚书通论辑本二、礼记通论辑本古文尚书通论辑本总论某之攻伪古文也,直搜根柢而略于文辞,然其句字诚有显然易见者,篇中不暇枚举,特统论于此。譬之楚人学吴语,终不免舌本闲强耳。观凡于逸书「不」皆改...[书籍]
"千古绝作","海内奇书"有清一代地理著作层出不穷,其中,清初顾祖禹独撰的《读史方舆纪要》颇受后世称道,被誉为"千古绝作"、"海内奇书"。顾祖禹,字瑞五,号景范,江苏无锡人,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由于久居无锡城东宛溪,被学者称为宛溪先生。他自幼聪...[书籍]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朝代:明·万历六年年份:公元1578年《本草纲目》简介《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书籍]
世本四种1王谟辑本《世本》1.1《三皇世系》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宋仲子曰: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也。黄帝有熊氏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累祖,产青阳及昌意。宋衷曰:(元)〔玄〕嚣青阳,即少昊也。1.2《五帝世系》帝少皞金天氏。孙氏曰:少昊、颛顼、高辛、...[书籍]
二十九日(己卯),山西道御史余缙疏言:『舟山宜守,小门宜防;请于小门安置炮位,严添防戍,以保全东南疆土」。下部速议行。二月二十八日(戊申),户部议覆:『江南总督郎廷佐疏言临江、临海百姓修理烽墩,奉法惟谨,应予豁免丁徭,略示优恤』。从之。--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书籍]
本草征要明李中梓序言李中梓(字仕材)先生,系明末江南医学教育家。籍贯松江府南汇县。生于万历十五年丁亥(先生精于医,复精于文,临症经验甚丰。授徒众多,其中颇有杰出者,如马元仪、尤生州等皆是传其法乳者。李氏生平,著作甚丰,均着眼于培养后进与临症切用。且文辞绮丽,使深于医者与初...[书籍]
本書(一冊七四面四四、四○○字)不分卷,不著撰人。今據賴永祥先生所藏抄本排印,並加撰「卉言」。「弁言」首先說明此書係記臺灣林爽文事變及清軍平定之經過;繼云:『按林爽文起事於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迨五十三年二月莊大田被擒,其亂始平。本書不僅按日詳述亂事之發展與...[书籍]
《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常熟顾祖禹所撰述也。其书言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所可见,而景物游览之胜不录焉。《历代州域形势》凡九卷,《南北直隶十三省》凡一百十四卷,《山川源委》凡六卷,《天文分野》一卷。《职方》《广舆》诸书,袭讹踵谬,名实乖错,悉据...[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七明本排字九经直音五经縂义类提要【臣】等谨按明本排字九经直音二卷不着撰人名氏书中春秋传素王二字下引宋真宗宣圣賛但称真宗不称宋又称御制则为宋人所着可知卷首题曰明本者宋时刋板多举其地之首一字如建本杭本之类此盖明州所刋...[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五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目录春秋类卷一一周王二齐桓三宋襄四晋文五晋襄六晋灵成景厉七晋悼八晋平昭九晋顷定十鲁卷二一蔡二曹三衞四晋五郑六滕七邢八郕九同姓防国十陈十一杞十二宋卷三一齐二许三莒四薛五邾六小邾七邹八纪九庶爵防国十楚十一吴十二秦十三越十四戎十五狄十...[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六几何原本天文算法类二【算书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几何原本六卷西洋欧几里得撰利玛窦译而徐光啓所笔受也欧几里得未详何时人其原书十三卷五百余题利玛窦之师丁氏为之集解又续补二卷于后共为十五卷今止六卷者徐光啓自谓译受是书此其最要者也其书每卷有界説有公论有设...[书籍]
按《舆表》,郭尔罗斯东至杜尔伯特界八十里,西至本部辅国公界一百四十里,南至乌喇将军界一百四十里,北至杜尔伯特界一百二十里。盖杜尔伯特地象曲尺,与郭尔罗斯错,故东北皆倚也。卜魁城西渡诺尼江,蒙古札赖特地。《舆表》云:“札赖特东至杜尔伯特界三十五里,西至郭尔罗斯镇国公界二十五...[书籍]
在圣门曰小道,在史家曰方伎。顾所谓小道者,特视大学之道,位天地育万物为小焉耳。神圣作之于前,贤哲述之于后。李唐而降,斯道浸微。非实有至精至神,方可与斯之一境,胡为史册所载,代不数人,若仓公、扁鹊、华元化一流,则更无代兴而特起。江氏艮庭有云∶孔子圣无不通,焉...[书籍]
《本事诗》一卷,孟棨著。孟棨(生卒年不详),字初中。《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于丁部总集类,《郡斋读书志》著录于集类总集类,《四库全书总目》收于集部诗文评类。《本事诗》多记唐人诗之本事,同时保存一些唐代诗人轶事。其论诗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之说,认为诗乃缘情而作...[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