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善(540—599年),字善住,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周到隋朝大臣,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后代,秘书郎元稚舒之子。早年随父逃亡江南,禀性好学,通涉经传。侯景之乱结束后,回归长安。北周武帝时期,袭爵江阳县公,担任太子宫尹,教导太子宇文赟。隋朝开皇初年,拜内史侍郎、国子...
杨起元(1547~1599),字贞复,号复所。明代广东省归善县塔子湖(今属惠州桥东)人。少聪颖,8岁能作诮鬼文;15岁被贼俘掠,从容赋诗得释。隆庆元年(1567)中解元,万历五年(1577)成进士。历任编修、国子监司业、司经局洗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右...
哲勒篾,哲理,兀良哈氏,蒙元帝国名将,与哲别、速布台、忽必来并称为成吉思汗麾下“四犬”。哲勒篾自幼便服侍铁木真,曾经多次营救其于危难之中,深受信任,被称为“有福的伴当”,铁木真称汗后,封哲勒篾为千户长,十大功臣之一,拥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
金朝学者,大儒郝经的祖父。个性开朗,卓而不群。举进士两赴廷试,以太学生行于缙绅间。崇庆之变后,著书教学,弟子包括元好问等人。贞祐五年,病逝于舞阳,时年五十七岁。金朝学者
王思诚(1291年-1357年),字致道,兖州(今属山东)人,中国元朝官吏。王思诚自幼读儒经,从汶阳学者曹元用学。至治元年(1321年),中进士,授管州判官。至正二年(1342年),累迁监察御史,出为河东宪佥,召为国子司业,修辽宋金三朝史,调秘书监丞,超升兵部侍郎。...
孛儿只斤·海山(1281年—1311年),元朝第三任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任大汗(1307年—1311年在位)。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裕宗真金之孙、顺宗答剌麻八剌之子、成宗铁穆尔之侄。母亲是昭献元圣皇后答己,弟弟是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海山早年在宫中受过一定程度的儒学教育,12...
王元鼎:字里,元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302年前后)在世,与阿鲁威同时,官至翰林学士。[人物]
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人物]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授临江尉。会诏取明经,自荐通《五经》,擢国子监直讲兼崇文院检讨。天禧间尝使契丹。仁宗时预修《三朝正史》,迁给事中。又修《景祐广乐记》,书成,迁户部侍郎。天性简厚,多识古今台阁品式之事,尤精《易》。尝校《后汉书》、《孟子》,修《国朝会要...[人物]
元禧字无逸,姚江人。明洪武初徵修元史。[人物]
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泰州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省盐城大丰市)。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
史天倪(1187年-1225年),字和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元初将领。史天倪世为当地豪族。1213年,选乡勇万人为“义兵”,号清乐军,经略三河、蓟州。次年,成吉思汗授史天倪以马步军都统,管领二十四万户。后史天倪从木华黎攻城略地,所向皆克。1215年,授其为右副都元帅,...
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
元恂(483年~497年),原名拓跋恂,本字元道,后改宣道,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孝文帝元宏嫡长子,宣武帝元恪异母兄。太和七年(483年),元恂生母林氏按北魏惯例被赐死,得到曾祖母冯太后养育。太和十七年(493年),元...
元大名东明人,字惟中。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浚州判官,入为国子助教。泰定间除太常博士。纂成《太常集礼》。后为监察御史。顺帝复以“至元”纪元,好文言年号袭旧之非,并言时弊之甚。累官礼部尚书,与修辽、金、宋史。至正九年,皇太子入学,命以翰林学士兼谕德,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