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失守街亭的蜀汉将领
王昶著有《治论》、《兵书》等数十篇论著。死后谥号穆侯。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刘勰(约465年—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和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
尝与赵孟頫论画法,孟頫多所不及。至正二十二年(1362)尝作山水图。《图绘宝鉴》。
纳喇·穆占(1627~1683),满洲正黄旗人,护军统领南楮(一作南楚)之子,清朝初期将领,《清史稿》中评论其在平定三藩之乱过程中,与赉塔“功最多”。清朝将领
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人物]
与李子洲、刘含初、孟芳洲等共产党员结识,阅读《新青年》、《向导》、《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树立革命思想。反帝反封建活动者
与孔融讨论肉刑,官至济阴太守,有一子为西晋中书侍郎荀岳。东汉末年人物
徐峤,字巨山,唐代官吏,徐坚之子,玄宗开元中,历迁集贤院直学士、中书舍人、河南尹,父子相次为学士,自祖及孙,三世为中书舍人,时论荣之。唐代官吏
1124年任国论阿舍勃极烈。死后封郑国公,谥号定济。金景祖之子
所为奏疏引经据史,议论精当。尝论内治,于君子小人,辞严气劲,为时所称。有《诗解》。[人物]
论六体及用笔十法,新意颇多。有《书断》、《评书药石论》等。[人物]
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人物]
少嗜书,粹于《论语》,叶适见所著《论语说》,深加叹赏,以为高弟。以世赏入仕,锁厅中进士,知金坛县事,理政甚勤,有声迹。历通判常州、临安府。擢太常寺主簿,上疏言改润乐曲事。除太府寺丞。请补外,知徽、抚、处州,惜公帑甚于私藏。后致仕卒。有《论语钞》、《纬书类聚...[人物]
并用毕生精力撰写了《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史籍考》等论著,总结、发展了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文史通义》与唐代刘知几的《史通》齐名,并为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乾隆五十九年(1794),漂泊异乡四十多年的章学诚返回故里。嘉庆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