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白居易诗中也有长短句,但是总体来说,韩、白杂言诗在数量上更重要是在质量上远不如李白。欲知太白杂言诗之诗学意义,首先当全面了解汉语语音形式的“成文”规律。及其成篇,一归自然,不啻天造地设,又若有定法焉。杂言诗的音节当主要从“长短之节”中...
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纯畜牧业生产区的鄂温克族以乳、肉、面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离开牛奶,不仅以鲜奶为饮料,也常把鲜奶加工成酸奶和干奶制品。冬季到来之前是鄂温克族大量宰杀牲畜储存肉类的季节。鄂温克族很少食用蔬菜,仅仅采集...
根据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话剧版《裸婚》续集《裸爱》将于10月11日、12日在宁波大剧院上演。这部由上海雨人剧社带来的辛辣话剧将演绎80后婚姻爱情生活三重奏。《裸爱》由石俊执导,他擅长都市白领话剧,先后导演过《开心公寓》、《朝九晚五》、《上海作女》、《天黑以后不回家》等作品,...
鄂温克族刺绣特色鄂温克族刺绣多用于服装、靴鞋面、摇篮头衬、枕头顶、烟荷包、手套和针线包上。刺绣方法分为线绣和补绣。线绣是在皮革或布上直接用彩线绣出所需图案,绣时要事先用白纸剪好图样,贴在所要刺绣的位置,然后照样刺绣。也有不用图样直接用线绣的。刺绣的图案有龙凤、鹤鹿...
鄂温克人认为,牲畜是吉雅奇神赐给的,它是运气之神。出卖牲畜时,留下几根鬃尾挂在吉雅奇神的两旁。秋季宰羊后,要把羊的肩胛骨等挂在吉雅奇神下方,把煮熟的羊胃割下小块装入吉雅奇神的口袋里。鄂温克认为敖卓勒神是保护自己氏族的神,摆在屋内最上边的位置。“嘎勒布勒”即图腾标志...
据文献记载,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元稹曾用信件相互依诗韵写诗唱和,多至千言,少也有数十言,诗出多篇。《明妃曲》曾在诗坛上引起很大反响,欧阳修、曾巩、梅尧臣、刘敞、司马光等人纷纷写诗与之相和。近代有人们熟知的毛泽东与郭沫若、柳亚子等人的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58年3月5日批准恢复了鄂温克族族称,废除了“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别称,鄂温克族实现了族称的统一。经国务院批准于1958年8月1日成立了鄂温克族自治旗。同时,散居在其他各地的鄂温克族分别成立了9个民族...
三次笺注贯穿的诗史互证精神,对其晚年创作产生重大影响。钱谦益,明清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其诗文创作与文学主张对明朱清初的文坛产生了较大影响。“二诗”是指此诗及《赠李十五丈别》,钱谦益认为它们真实地反映了裴冕等人的事迹,故可称之为“诗史”。...
温州的民间小调,曲调活泼、旋律流畅。温州的民间小调有两种:一种是在农村节日活动中演唱的,如乐清的《马灯调》,青田、永嘉一带的《采茶调》等,这种小调都兼有歌舞特点、节奏整齐、曲调欢快而优美、情绪热烈;一种是农民平时劳动之余来歌唱的,如《烟筒调》、《老来哥》等,这些小调...
使鹿鄂温克人在妇女临产时,要搭临时“仙人柱”作为产房。有的索伦鄂温克人家在婴儿出生后,在房屋门口或院门口挂一小块红布,意为禁止闲散人员进入。摇篮一般挂在“仙人柱”内母亲铺位的横杆上,迁移时母亲将摇篮中的婴儿驮在驯鹿背上。到宿营地,在没有搭起“仙人柱”前,将摇篮先挂...
瑟宾节是鄂温克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瑟宾节”是鄂温克族语,意为“欢乐祥和”。节日时间选定在1957年恢复和统一鄂温克族族称的季节6月份,并确定为6月18日,这个季节气候宜人,草木丛生,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1993年11月4日——6日举行的内蒙古鄂...
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1958年8月1日成立鄂温克族自治旗。最为常见的吃法是将提取的奶油涂在面包或点心上食用。主食以面为需,除烤面包外,还常食用面条、烙饼、油炸餜子等,食用时,拌上或抹上鲜奶或黄油。冬季到来之前是鄂温克族大量宰杀牲...
鄂温克族不仅有丰富的民间文学,而且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歌的曲调悠长而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生活的气息,其特点是即景生。鄂温克民族舞称为“努给勒”,豪放、朴实,充分表现了鄂温克族人民爽朗、勇敢的性格和乐观上的气质。猎区的舞会多在晚间围绕篝火举行,鄂温...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瑞安市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品种,俗称“唱词”。因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为“瞽词”或“盲词”。它用温州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温州鼓词的表演形式说唱相间,唱...
鄂温克人穿戴一新,喜迎“阿涅别”。“鄂温克”是鄂温克语,其意义是“从高山峻岭走向草原的人们”。春节,鄂温克语称之为“阿涅别”,是鄂温克族传统节日之一。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鄂温克族提前一个月开始做各种准备工作。鄂温克人认为,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