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疏证》除广仓学宭丛书本外,有《遗书》本,曾两次印布;初名《王忠悫公遗书》,所收《疏证》系铅印本;续印名《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系石印本。今据《遗书》两本互校,有初印不误而续印诸误者,亦有续印改正者,皆择是而从,其有两本皆误,或所据今本有误为王氏所未正者,略出案语,以为说...[书籍]
二年,從征金、廈兩島,以功加右都督。四年,掛靖海將軍印,疏請攻臺;軍至外洋,為颶風飄散而還。六、七年間,先後上「邊患宜靖」及「盡陳所見」兩疏,再請攻臺。召入京,面詢方略;因朝議從撫,撤水師提督,授為內大臣,晉爵伯。至二十年,由李光地、姚啟聖(時任閩...[书籍]
《宋史》元·脱脱等撰《宋史》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书籍]
脉诀刊误序昔朱子之论脉诀也。曰词最浅鄙。非叔和本书明甚。又曰世之高医。以其赝也。遂委弃而羞言之。予非精于道者。不能有以正也。以俟明者而折中焉。朱子于此有隐词矣。其议之也。不过曰词最浅鄙。且曰俟明者而折中。则不以世医之委弃为然可知也。夫朱子之不能恝然于脉诀者。盖有以见夫作者...[书籍]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十卷、《後集》四十卷,宋胡仔撰。仔字元任,绩溪人。舜陟之子,以荫授迪功郎、两浙转运司?办公事,官至奉议郎,知常州晋陵县。後卜居湖州,自号“苕溪渔隐”。其书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前有自序,称“阅所载者皆不录”。二书相辅而...[书籍]
《琴史尽美》朱长文《琴史》提要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宋朱长文撰。长文有《吴郡图经续记》,已著录。是书专述琴典。前五卷纪自古通琴理者一百四十六人,附见者九人,各胪举其事迹。後一卷分十一篇,一曰莹律,二曰释弦,三曰明度,四$#...[书籍]
南宋刘昿等辑撰,刊于绍兴20年(1150)。刘昿为南宋官吏,喜好方书,感当时缺乏儿科全书,于是各方收集资料,命其部下干办公事王历、乡贡进士王湜整理编写是书,书成38卷,卧病不起,后2卷由楼门生李庚主持完成。全书分667门,约120万字,编者收录广博,辑录南宋以前百余种医籍中有关...[书籍]
《续资治通鉴长编》五百二十卷,宋李焘撰。焘有《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已著录。焘博极群书,尤究心掌故。以当时学士大夫各信所传,不考诸实录正史,家自为说。因踵司马光《通鉴》之例,备采一祖八宗事迹,荟稡讨论,作为此书。以光修《通鉴》时先成《长编》,...[书籍]
本書(一冊六三面三七、八○○字)凡四卷,朱景英撰。景英字幼芝,一字梅冶,號研北;湖南武陵人。清乾隆庚午(十五年),舉解元。三十四年,由寧德知縣,擢臺灣海防同知;三十九年,遷北路理番。公餘流覽圖籍,博雅自喜。「海東札記」,係在三十...[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二资治通鉴目録编年类提要【臣】等谨按资治通鉴目録三十卷宋司马光撰此书亦与通鉴同奏上即进书表所谓畧举事目以备检阅者也其法年经国纬着其嵗阳嵗名于上而各标通鉴卷数于下又以刘义叟长厯气朔闰月及史所载七政之变着于上方复...[书籍]
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史记者,汉太史司马迁父子之所述也。迁自以承五百之运、继春秋而纂是史。其裹贬覈实,颇亚于丘明之书。于是上始轩辕,下讫天汉,作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系家、七十列传,凡一百三十$#...[书籍]
外台秘要方唐·天宝十一年王焘公元752年中国唐代由文献辑录而成的综合性医书。又名《外台秘要》。40卷。王焘撰成于天宝十一载(752)。本书汇集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对医学文献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使前人的理论研究与治疗方药全面系统地结合起来。凡书中引用书...[书籍]
该书不仅有读书心得和事理分析,还记载了政局时事和风土人情,有利于我们研究明代的社会状况。==============================================================================《五杂组》是明代的一部著名的笔记著作,明谢肇淛撰。全书十六卷,说古道今,分类记事,计有天部...[书籍]
介绍诊脉部位,各种脉的形象、主病等内容;卷二新增四言脉要,系据《诊家正眼》所载崔氏“四言脉要”增删而成;卷三有汪昂所撰十二经脉歌、奇经八脉歌,末附新增脉要简易便知,作者综合各家论述,参以个人心得,联系临床实际叙述脉理,并对脉法中某些重要的问...[书籍]
余抚浙之次年,即命书局刊刻宋李文简《续通鉴长编》。逾年书成,余既序而行之矣。顾李氏此书,於北宋一代事实虽粲然明备,然久罕全本。自建隆至治平,当时虽镂版行世,而神宗以下,则止写本流传,世亦罕见。我朝康熙时,尚书徐公乾学所呈进者,亦惟建隆至治平残本而已。及乾隆时修《四...[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