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评文》是周学海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在熟读古人评注的基础上,从文学角度对《内经》进行批点,遇有精妙之处,直抒胸臆,或阐发主旨,或推广简括,或赞赏奇文,或揭示晦涩,章章从头品到尾,段段说明脉与络。指示清晰,初学易读,而省去揣测;点评犀利,笔墨虽少,...[书籍]
《唐会要》一百卷,宋王溥撰。《唐会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断代典制体史籍,它取材于唐代的实录文案,分门别类地具体记载了唐朝各种典及其沿革,保存了《新唐书》、《旧唐书》未载的史实,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向来为唐代...[书籍]
由於本書所述臺灣鄭氏史事及若干關係文書多為他書所無,或為其親歷目睹之紀錄。本書據連橫校刊本排印,今加「弁言」並將「連序」全行引入。「連序」云:『起隆武元年,訖永曆三十七年,凡鄭氏三世之事,編年繫月,巨細靡遺;而尊崇延平,義如「綱目」,是正史也』。惟就形式而言,尚係以清曆紀...[书籍]
辽文萃(清)王仁俊辑●目录序述例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辽史艺文志补证一卷●自序岁在戊戌客武昌官报局暇编辽文十四卷既脱橐嘉兴沈子培比部曾植侯官陈石遗孝廉衍怂恿付梓因循未果嗣闻江阴缪筱珊先生方辑此文遂置之甲辰春自宝塔洲还楚省先生示新刊六卷比斠旧稿...[书籍]
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18岁时,赴京赶考,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识,并结成挚友。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欧阳修说...[书籍]
《文选注》六十卷,案:《文选》旧本三十卷,梁昭明太子萧统撰,唐文林郎守太子右内率府录事参军事、崇贤馆直学士江都李善为之注。始每卷各分为二。《新唐书·李邕传》称,其父善始注《文选》,释事而忘义,书成以问邕;邕意欲有所更,善因令补益之,邕乃附事见义,故...[书籍]
文章缘起梁任昉提要文章缘起提要《文章缘起》一卷,旧本题梁任昉撰。考《隋书经籍志》载任昉《文章始》一卷,称有录无书。是其书在隋已亡。《唐书艺文志》载任昉《文章始》一卷,注曰张绩补。绩不知何许人。然在唐已补其亡,则唐无是...[书籍]
金匮要略心典尤怡徐序今之称医宗者。则曰四大家。首仲景。次河间。次东垣。次丹溪。且曰仲景专于伤寒。自有明以来。莫有易其言者也。然窃尝考神农着本草以后。神圣辈出。立君臣佐使之制。分大小奇偶之宜。于是不称药而称方。如内经中所载半夏秫米等数方是已。迨商而有伊芳尹汤液之说。大抵汤剂...[书籍]
本草择要纲目清蒋介繁序一余少不敏。制举子业外。惟殚精竭虑。酷嗜素问本草诸书。桑梓间。遂谬以伯休相许。及谢帖括。从事韬钤。卯辰之役。联获隽游于京师。益以壶中术。稍见知于当世王公大人及缙绅先生。未几。授真卫守军输钱谷。暇问疾求诊者累累填塞卫舍。余之道信于人与弗信于人。观其来者...[书籍]
五代史阙文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王禹偁撰。禹偁字元之,钜野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知黄州,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前有《自序》,不著年月。考书中“周世宗遣使谕王峻”一条,自注云:使即故商州团练使罗守素也,尝与臣言以下事迹。是在由左司谏谪商州团练副使以後,其结衔称翰林...[书籍]
《诗》、《书》、《春秋》之後,惟太史公号称良史,作为纪、传、书、表,纪、传以述理乱兴衰,八书以述典章经制,後之执笔操简牍者,卒不易其体。然自班孟坚而後,断代为史,无会通因仍之道,读者病之。至司马温公作《通鉴》,取千三百馀年之事迹,十七史之纪述,萃为一书,然後学者开卷之馀,...[书籍]
学十年,下笔无一是处。余固钝根,前人岂尽天才耶,其必有要诀乎?乃博取古人论画之书,一一披览。虽各有所说,皆详及形体,而略于笔墨。心怏怏不快而怀疑焉。因忆作书之法,蔡中郎得自石室,传于韦诞,诞据为己有。时钟繇酷好书,见中郎笔法于诞座中,苦求弗...[书籍]
本書(一冊七八面四六、八○○字)分三卷,與「閩海紀要」同為夏琳撰(見第一一種「閩海紀要」篇)。凡屬體裁、內容殆與「紀要」同,為紀述臺灣鄭氏之書;而且表裹一致,改以明朔紀年(並不另注清曆)。由於「易朔」,一反「紀要」,滿清人物,在職銜上改冠以「清」字...[书籍]
内经评文清周学海卷一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略顿)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书籍]
到上海先后创办指南报、游戏报、繁华报,善写嬉笑怒骂文章。最后主编《绣像小说》。光绪卅二(1906)年逝于痨病,死时仅四十岁。着有《官场现形记》、《庚子国变弹词》、《海天鸿雪记》、《李莲英》、《活地狱》卅九回(吴跰人与茂苑惜秋生二人合力续至四十三回)、《中国现在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