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书籍]
宋稗类钞(清)潘永因编宋稗序金沙潘子大生前年有读史津逮之刻余既僭为之序矣一日者其弟长吉手一编示予曰此予所辑有宋一代人物掌故名为宋稗者也予受而读之大约探未见之书聚可喜之事事以类分类复年次大者干城名教精者裨益身心微者浅者亦可以增扩见闻资□嗢噱诚有令人爱翫而忘倦者宋史庸秽芜冗极为...[书籍]
正神零神之辩地学中,论理气的,有所谓“正神”与“零神”的名称.这是出于天玉经:【阴阳二字看零正,坐向须知病,若遇正神正位装,拨水入零堂.零堂正向须知好,认取来山脑.水上排龙点位装,积粟万余仓.】蒋大鸿云:“青囊,天玉,盖以卦内生旺之位为正神,以出卦衰败之位为零神.故阴阳交媾,全在...[书籍]
卷一叙述六经分证;卷二谈汗、吐、下、温、灸等治法;卷三论析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症;卷四-五列述暑病、寒疫、温病等;卷六载伤寒杂方、妊娠杂方等。其处方用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参考诸家学说并结合人实践,有所补充。旨在注释《伤寒论》,却有不少越仲景藩蓠而独自发挥之处。是一部...[书籍]
目录前言1凡例1第一章明清时期的徽州社会1第一节自然环境1第二节风俗习惯17第二章徽商资本的来源与积累58第一节资本来源58第二节资本积累72第三章徽商经营的行业109第一节盐业109第二节典业157第三节茶叶业173第四节木材业181第五节其他行业196第四章徽商的活动范围和经营方式215第一节活动范围...[书籍]
清史列传选清史列传选一清史列传选二清史列传选三附录清史列传选一郑芝龙洪承畴王铎(子无党)王鳌永赵之龙刘良佐刘泽清许定国左梦庚土国宝李世熊张存仁钱谦益金声桓李成栋(袁彭年)高进库刘武元耿仲明孔有德徐勇郝效忠邓长春张天禄(弟天福)吴汝玠...[书籍]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一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二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三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四之一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四之二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四之三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四之四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四之五清...[书籍]
前鬓儿两边,各各插一朵红花,越显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一会儿,那二姑娘拔着一小把小草儿来。三人团团围坐着斗草玩儿。正玩得出神,忽听得一声吹角响,大姑娘嚷道:“爹爹回来了,咱们看去!”三姑娘回头看时,果然见他父亲跨着一匹大马,领头儿跑在前面。后面跟着一大群驴马,有七八条大汉...[书籍]
清代楹联大师梁章钜(1775-1849年),字臣林,号退庵,祖籍长乐,后迁居福州。清嘉庆年间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官员。他是林则徐的好友、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他在广西巡抚任上,曾奏请摘去禁烟不力的梧州知府刘锡元的顶带,愤怒地责令刘去...[书籍]
而引作事文类聚又天寒即飞鸟走兽尚知相依一条本出沈约所作阮籍咏懐诗注而以为李善此类甚多皆为失于疎畧葢其学惟知以泛滥自矜奥博而不能考核精详故毎蹈舛漏之病然自秦汉以迄六朝文人词赋多以罕譬为工恣肆汪洋大都得力于此元太是编搜罗极备零玑断璧均足为缀文者沾丐之资犹为有禆艺苑以视坊本类书之丛杂无...[书籍]
余父裕庚任法使四年。既庙瓜代,乃挈眷归,从者为余母暨头贰等参赞、海陆军随员与其眷属、仆役等,都五十五人。于一千九百零三年一月二日,乘安南船,由巴黎行抵上海。上海道及上海县等,俱公服相迓。旧例:显者过境,为县之长者,饮食器用,皆有供给,且鲜有拒绝者。而余父于此,无不以婉言却之。二月...[书籍]
清太祖圣训天命三年戊午闰四月壬午卷之一敬天上谕贝勒诸臣曰:“人君,即天之广也;贝勒诸臣,即君之子也;民,即贝勒诸臣之子也。君以父事天,敬念不忘,克明厥德,仰承天锡丕基,则帝祚日隆。贝勒诸臣以父事君,敬念不忘,勿怀贪黩之心,勿为奸慝之事,以公忠自效,则爵位常保。民于贝勒诸臣...[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六提要革象新书五卷天文算法类一【推步之属臣】等谨案革象新书五卷不着撰人名氏宋濓作序称赵縁督先生所着先生鄱阳人隠遯自晦不知其名若字或曰名敬字子恭或曰友钦弗能详也王祎尝刋定其书序称名友某字子恭其先于宋有属籍考宋史宗室世系表汉王房十二世以友字聨名书中称嵗策加减法自至元年...[书籍]
王士禛(1634~1711),中国清代诗人。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出任扬州推官。后升礼部主事,官至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罢官归里。王士禛论诗,以“神韵”为宗,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风韵和含蓄性。王士禛...[书籍]
《冷庐杂识》共八卷,清陆以湉撰,此书,是作者根据自己读书所得及平昔见闻随笔漫录而成,故名曰"杂识"。书中记载了清代及清以前文人学者的学行、经历和交游情况。谈论其为人,品评其作品,说明其师承关系及学术源流。[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