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文稿大多散失,经由端方搜集整理,有《啸亭杂录》十五卷、《礼府志》《啸亭续录》,诗集《蕙荪堂烬存草》。清朝宗室大臣、史学家
出自清代史学家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杂记》,是诸葛亮的第二子。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国,愿终老于家。司马炎同意了他的请求。享年约79岁。诸葛亮的幼子
父刘彦文,仕为郴州录事、广州怀集令。刘致在流寓长沙期间,以其文章清拔宏丽见遇于姚燧,因姚燧荐为湖南宪府吏,后任永新州判、河南行省掾、翰林待制、浙江行省都事等职。晚年贫,卒无以葬,由王真人(王眉叟)收葬于德清。所著散曲见存于《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人物]
明亡后,他花了29年时间,易稿数十次,访问数千人,始完成明史巨著《罪惟录》,记明末农民起义史料甚多(后经里人张宗祥校订整理,于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其《班汉史论》、《鲁春秋》、《东山国语》、《国寿录》等均系极有价值的历史著作。精音律,喜弹唱拍曲,家有女乐班...[人物]
诸大绶自幼颖异,十岁即能属文,后入府学,文学日益进。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乡试举人。次年,赴京会试不第,经丁未、庚戌以至癸丑科,皆名落孙山。每归则闭门苦读,自律若处子。丙辰科会试名列第二,及廷试,擢为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充会试同考官,所取士率多...
郑复初,江西玉山人,元朝进士,时任处州府录事。刘基的老师。元朝进士
主张儒者应“以理财为本”,重视社会现实问题,哲学上遵循朱熹理气“不离不杂”之说。提出“气有变而理不易”的命题,以性为气之体,气为性之寄。在解释儒家经典方面,不完全遵信朱熹之说。咸淳十年(1274年),王柏卒,时年七十八岁。王柏工诗善画,著述甚富,著有《书疑》《诗疑》《鲁斋王文...
进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深赏鉴博雅,为词臣冠。著作宏富,有《俨山集》一百卷,续集十卷,又有《南巡日录》、《河汾燕闲录》、《停骖录》、《传疑录》、《春雨堂杂钞》、《俨山外记》、《玉堂漫笔》、《金台纪闻》、《春风堂随笔》、《知命录...[人物]
历监临安府造船场,提辖杂卖务杂卖场,知兴化军,提举两浙西路、江南东路、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提点荆湖南路刑狱,知广州、潭州。召为左司郎中,不就。孝宗淳熙十六年卒,年六十四(《宝庆会稽续志》卷五,墓志铭作年六十三)。事见《晦庵集》卷九四《直显谟阁潘公墓志铭》。宋...
精心性之学,有《尚书口义辨类编》、《切己录》、《家鉴》、《老圃杂说》、《还读堂杂俎》。[人物]
释宇昭,江东人,九僧之一(《清波杂志》卷一一)。今录诗十二首。[人物]
有《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明末清初诗人
陈贞慧(1604年-1656年),字定生,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明末清初散文家。明末诸生,后中乡试副榜第二人。父陈于廷,东林党人,官左都御史。陈贞慧是复社成员,文章风采,著名于时,与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合称“四公子”。曾与吴应箕、顾杲共议声讨阮大铖,由吴应箕...
1025年,刘烨任河南知府,并请求皇上调司马池任司录参军事。一年后,提拔其为留守司通判。因在光山任上赢得的美誉,朝廷又任命为开封府推官。宋仁宗对其在光山的政绩很赏识,很快又升任凤翔知府。后来宋仁宗又提拔其任知谏院。司马池多次上书恳辞,于是硬给其加上直史...
朱有燉(1379年2月6日-1439年7月8日),明朝宗室,南直隶凤阳府凤阳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明代杂剧作家。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周定王朱橚的嫡长子。袭封周王,藩地开封,死后谥宪,世称周宪王。明朝第2任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