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5—1758)清浙江杭州人,初名诗南,字首存,一字蔎林。早年与弟梁诗正自相师友。乾隆四年进士。授编修。乞归。与厉鹗等结社倡和。晚年,诗社同仁均已去世,惟与杭世骏等数人为友。有《南香草堂诗集》。[人物]
字阿蒪,长洲人,竹隐刺史女。[人物]
(1643—1707)清陕西合阳人,字孟谋,一字太乙。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力学好古,与顾炎武游。王士禛至关中,见所题秦襄王墓绝句于慈恩塔上,赞誉之,诗名遂遍长安。有《毛诗笺》、《家祭私议》、《莘野集》,纂修《韩城县志》、《平遥县志》。[人物]
字山有,幼字阿秦,长洲人,永州刺史竹隐公长女,陆升枚室。[人物]
字阿芬,长洲人,竹隐刺史季女。[人物]
诗僧。约于初唐时在世。事迹参《初唐诗纪》卷六〇。《全唐诗》收其《观大驾出叙事寄怀》诗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六七。[人物]
(1492—1563)明僧。浙江嘉兴人,俗姓富,字月泉,号玉芝。十四岁出家海盐资圣寺。工诗,有《玉芝内外集》。[人物]
字尚之,号甘泉。生于万历戊子,卒于康熙丁未年,生性豁达,凡里中纠纷,乐予调解。[人物]
有《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医学读书记》、《静香楼医案》、《金匮翼》等。[人物]
法若真法若真(1613-1696),山东胶州人。善书画。书画魏晋,笔势飞动。雅画山水,偶然涉笔,便潇洒拔俗,自成一格。受家庭影响,法若真自小好学,受过良好的学问世家的早期教育。顺治三年(1646年),他与伯兄若贞同中进士,授翰体院编修。后来,法若真先后在福建、...[人物]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师法梁楷,加以发展变化。所画猿、鹤、观音、罗汉等,造型严谨,形象准确。虽在生时受冷遇,却开后世文士禅僧墨戏之先河,并对日本水墨画之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被誉为“日本画道之大恩人”。[人物]
陈文帝皇后沈氏之父,曾任梁朝中录事参军梁朝官员
湖南湘潭人,字平度,号鹤泉。张九键子。乾隆二十八年进士,知房山县承办,再补华亭知县。有《房山县志》、《瞻麓堂文集》、《双樟园诗集》。[人物]
(1684—1750)河南新安人,字宗则,号力园。康熙五十二年举人。官祥符教谕。有《韵可》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