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嗣纪要
元纪,字子纲,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曾孙,侍中、假黄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领太尉公、任城文宣王元澄之子,元魏宗室、官员。北魏宗室,官员
—1601)明广东翁源人。以武生从军,累著战功,历福建南路参将。万历二十五年以副总兵从刘綎赴朝鲜御日本,俘斩甚众。甫班师,李化龙征播州,以广为总兵官。与诸军逼海龙囤,从囤后登,遂平播州。广中毒箭,逾年而卒。[人物]
杨纪(547-604年),字温范,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北周隋朝时期大臣,户部尚书杨文恩弟。自少刚正,颇有器局。初仕北周,起家右侍上士,迁安州长史,封华山郡公,大败陈朝将领周法尚,迁虞部下大夫,封汾阴县公。从平王谦,授上大将军,迁资州刺史,坐事除名。隋朝建立后,恢复爵位,拜...
广济,字白拈,海门人,本姓崔。如皋僧。[人物]
汪广洋(?~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人物]
太清中,侯景乱,纪不赴援。武帝死,称帝于蜀。武帝太清五年,以讨景为名,率军东下,将图荆陕。至西陵峡,与江陵各军相持。时元帝已即位,求西魏援助,西魏遣军攻蜀,纪未至江陵,后方已失,兵败,为元帝所杀。[人物]
吴嘉纪(1618年-1684年),字宾贤,号野人,江苏东台人(清代属于扬州府泰州)。出生盐民,少时多病,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隐居泰州安丰盐场。工于诗,其诗法孟郊﹑贾岛,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赏识,著有《陋轩诗集》,共收入诗歌...[人物]
韩匡嗣(917年—982年),字世昌,契丹名“殿宁·尧治”,契丹字“天你”,蓟州玉田人。辽朝大臣,中书令韩知古之子,权臣韩德让之父。曾得幸于淳钦皇后和辽景宗,在景宗朝受封为燕王,后因与宋朝作战失败而降封为秦王,乾亨四年(982年)十二月去世,获赠尚书令、尚父。辽朝大臣
邵嗣尧,字子毗,猗氏人。康熙庚戌进士,由知县历官参议道。[人物]
刘广(?-153年),东汉宗室、藩王东汉宗室、藩王
胡广,字宣祖,又字承业,胡遵之子。西晋官吏
魏晰嗣,字孝仪,号束园,嘉善人。贡生,官昌化教谕。有《涉园诗钞》。[人物]
广漩字空海,晋江苏氏子,开元寺如照徒。[人物]
赵广(?—263年),三国时期蜀汉牙门将,赵云的次子,赵统之弟。随姜维前往沓中,被任命为牙门将,曹魏司马氏派五路大军伐蜀时,随大将军姜维与魏兵战于疆川口,姜维败绩还守剑阁,赵广临阵战死。
刘子嗣(463年~466年),字孝叔,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第二十七子,母为谢昭容。大明七年(463)出生,出继给东平冲王刘休倩。刘休倩母亲颜美人性格严酷,宋明帝允许谢昭容索回。泰始二年(466年)十月赐死,年仅四岁。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第二十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