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精通《易经》、《诗经》。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册封为纪王。会昌元年(841年),去世,年仅十六。唐朝纪王
张子美(1913年-1992年),名允侨,字子美,号约盦,别署居易主人,毕业于香港大学经济系,先后从事金融、税务、房产管理等工作,早年译有《希特拉末日记》等书。张爱玲堂兄
郑克塽(1670年-1717年),幼名秦,人称秦舍,字实弘,号晦堂,郑经次子,郑成功之孙。1681年,郑经及陈永华相继去世,重臣冯锡范联合郑经从弟等人发动政变,立郑克塽为延平郡王。1683年,施琅攻占澎湖,郑军主将刘国轩逃回台湾,冯锡范遂劝说郑克塽降清。随后郑克塽前往京师,...
精通经学,对《易经》研习尤深。太守孔仲平从司空李潜处得知,私访天民,得讲义数篇,深加赞赏,遂入太学。北宋国子博士
有《易经观玩篇》。[人物]
久而精通五经,尤深于《易》。晚年进所著《易解》、《易图》于朝,为王安石所抑。苏轼谪惠州,与论《易》理,至日暮方散。明于乐律,以琴为准,著《碧落子琴断》,为郑樵所称。[人物]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张昌宗经太平公主推荐入宫侍奉武则天,张昌宗向武则天推荐了哥哥张易之,兄弟一起入寝宫侍奉。朝内高官、宗室并称易之、昌宗二人为五郎、六郎。张昌宗官至春官侍郎,封为邺国公。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敕张昌宗和李峤、张说等学士编撰《三教珠英》...
西汉经学家。东海郡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曾侍奉夏侯始昌。夏侯始昌精通“五经”(汉武帝时称儒家的五部经典为五经,即《诗》、《书》、《礼》、《易》、和《春秋》)。后苍也精通《诗》和《礼》。他还是研究《孝经》的专家。武帝时立为博士,官少府。撰...
他于经学颇有造诣,尤其精通《易》学。
徐忞长子,徐霞客的高祖父徐经的祖父。少习《周易》。壮年时期游京师,学书法于少卿黄养正,故精六书,“以翰墨重缙绅间”。明代文学士
黄润,又名黄朴泉,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梅江区)攀桂坊人,清朝商人,系清末外交家黄遵宪的高祖父,以经营银钱鉴别业发家,帮助交易商收支银两,开设当铺,积累了不少的财富。清朝商人
西汉时期大臣、学者,《齐论语》和梁丘《易》的传人。受学于弘成子,心辨善辞,可使四方,成为汉元帝的宠臣,授尚书令,党附于中书令石显。建昭元年,迁少府,位列九卿,贵幸一时。参加经学和易学的辩论,舌战群儒,折服于学者朱云。汉成帝即位后,贬为玄菟太守,不知所终。代...
东汉文学家、易学家,九江太守梁统之子,汉和帝外祖父。少学《易经》,二十岁即能授人。后因其兄梁松犯法,与弟梁恭一同被流放到九真郡,到湘江一带,叹伍子胥、屈原以无罪身死,写《悼骚赋》。后汉明帝命其还乡,闭门不出,以读书著述为娱,作《七序》数篇。班固称道说:“子...
工诗,亦通经学。有《续碧山吟》、《易韦》。[人物]
西汉今文易学的开创者。田氏易学派创始人,字子庄(庄,一作装)。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号杜田生。专治《周易》。西汉立为博士的今文易学,都出于他的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