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通“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识朝廷大仪,曾和羊祜、任恺共同修订晋朝礼法。但个人品行有亏,与荀勖、贾充、冯紞等人同流合污、受到后人的诟病。因为在东晋时期国胤断绝,由荀序继承爵位。
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礼科给事中。坐事系狱十四年,乾隆初得释。有《困知私记》、《明儒学录》、《泉南山人存稿》。[人物]
精通儒家经学,尤明"《三礼》学"和《孝经》、《论语》。撰有《论语义疏》十卷,略于传统的章句训诂和名物制度,而多以老、庄玄学解经。如《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其解曰:"重为轻根,静为燥本,君子之体,不可轻薄也。"其说与汉儒说经...
有《礼记集说正讹》、《鲁望集》。[人物]
有《易说》、《礼记解》、《西汉诏令》、《大云集》等。[人物]
早期在《左传》《礼记》《淮南子》中,大致称后土为共工氏之子,为中央之神,性别尚未明确。在东汉时期,王逸注解《楚辞》时又称后土为幽都之王。在汉代以后逐渐确立为女神,《宋史·礼志七》中记载,北宋政和六年宋徽宗封后土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享受...
北周时期,起家齐王(宇文宪)记室参军,袭封容城县伯,历任吏部、计部、礼部官员、聘陈副使,出任襄州治中,拜东京吏部大夫。隋朝建立后,拜上仪同三司、吏部侍郎,进爵容城县侯,迁尚书左丞、散骑常侍。勤劳肯干,深得圣心,拜礼部尚书,摄吏部事务。开皇十二年,卷入右仆射...
有《金源劄记》、《元遗山诗注》、《金源杂事诗》、《礼耕堂集》。[人物]
所撰《乙丙日记》,述太平天国典制,颇具史料价值。晚年授国子监助教衔。学术初以三礼为主,作《礼服记》等。后治舆地,补赵一清、戴震注《水经注》,释以当时地名。另有《南北史补志》、《汉志志疑》、《江宁府志》、《同治上江二县志》及《汪梅村诗文集》等。[人物]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人物]
寻知礼部贡举,后官至礼部尚书。事迹散见《唐摭言》卷八、《太平广记》卷一八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上》。《全唐诗》存诗6首。[人物]
洪武初征修《元史》,授翰林应奉,洪武三年任礼部尚书。酌定诸礼仪,定科举式。四年,充首次会试主考官。五年,请依唐宋会要记载时政。后出为湖广参政,官至晋王府右相。尝自号耐久道人,太祖闻而恶之,坐事杀之。有《昭鉴录》。[人物]
有《仙佛奇踪》四卷,《四库总目》多记佛老二家故事,由此得知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则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经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明代思想家、学者
明嘉靖进士,曾任刑部主事、礼部仪制司、南都刑部员外郎、福建按察司副使等职。回乡后主持崇正书院,有门生数百人。著作有《五经发意》、《通鉴补意》、《社仓社学议》、《诗文》、《语录》、《诗话》、《方外记》、《山海经补注》、《黄庭内经参同》、《楞严解》、《楞伽解》等。明朝...
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见《史记儒林列转》。楚元王交敬礼穆生,常为设醴,后交孙戊嗣立,忘设醴,穆生知其意怠,遂去。见《汉书·楚元王刘交传》。汉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