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儒家学者,经学家,西汉今文《诗》学中“鲁诗学”之开创者。西汉初期儒家学者、经学家
李格非早年用意经学。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及第。元祐中为太学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绍圣元年(1094年),章惇立局编类元佑诸臣章疏,召李格非为检讨,李格非拒不就职,因而得罪,被外放为广信军通判。后历任校书郎、著作佐郎、提点东京刑狱等官。后被视为元祐党人而罢官。卒年...
张谦宜(1650—1733)胶州城水寨人,清朝著名经学家、方志学家、文学理论家、古文家和诗人。名张庄,字谦宜,一字稚松,絸斋,号山农、山民,晚年自称山南老人,以字行世。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工诗、出入香山、剑南之间。有《亲斋诗选》。松山张姓后裔,胶州城...
辕固,又名辕固生,西汉齐腄县(今烟台栖霞市)人,早年是清河王刘乘的太傅,景帝时为《诗经》博士。辕固开汉是西汉《诗经》的《齐诗》诗派。史料记载辕固生曾与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汤武非受命”的问题,最后被汉景帝所制止。窦太后好《老子》,辕固...
他为官峻整,疾恶如仇,直言敢谏,曾上疏主张裁并官府,唯农是务;并力主俭朴,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元康四年去世,时年56岁。死后追赠为司隶校尉,谥号“贞”。傅咸诗作今存10余首,多为四言诗。
西汉经学家。东海郡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曾侍奉夏侯始昌。夏侯始昌精通“五经”(汉武帝时称儒家的五部经典为五经,即《诗》、《书》、《礼》、《易》、和《春秋》)。后苍也精通《诗》和《礼》。他还是研究《孝经》的专家。武帝时立为博士,官...
洪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后引起...[人物]
中国清代诗论家、诗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选为宝应知县。不久因耿直不附上官意落职,后纵游海内名胜,寓佛寺中诵经撰述。叶燮晚年在横山二弃草堂设馆授徒,为人喜弘奖风流,门下有沈德潜、薛雪等,与曹溶、吴之振相友善,所交皆一时人宗。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叶燮...
唐氏自九流百家、天文地理、稗官野史,无不究极,其学渊源于王守仁之学,属于南中王门,但又不尽同于王学。鹤征乃唐顺之之子,其学术思想受父之影响较大。明代思想家
孝宗淳熙间,以保义郎差充恩平郡王府指挥使,奏进《古文龙虎经注疏》。又有《补注参同契》。[人物]
自少以穷经为事,尤精《三礼》,所著《果堂集》,多说经之文,言《周礼》典制最精。兼通医学。另有《周官禄田考》、《仪礼小疏》、《春秋左氏传小疏》、《保甲论》、《气穴考略》等。[人物]
开运中期,忠献王(钱佐)欲铸铁钱,上疏谏止,有“八害”之说。钱弘俶即位后,钱弘亿被任命为丞相,出为明州刺史。显德三年(956年),钱弘俶为配合后周征讨南唐,钱弘亿上疏力陈其弊,理直言切,终使钱弘俶醒悟。北宋建国后,吴越臣附于宋,钱弘亿被升任奉国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后于...
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不做诗赋,不习小楷,对八股尤为轻视。薛福成一生撰述甚丰,著有《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十四卷、《出使四国日记》六卷、《续刻》、《庸庵笔记》、《出使奏疏》二卷、《出使...
万历五年(1577年),首辅张居正父丧夺情,赵用贤上疏反对张居正不守父孝,削籍为民。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原官起复,随即升为右春坊右赞善,历任司经局洗马、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右侍郎,万历十八年(1590年)召还北京,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
范如圭[1102—1160],字伯达,建州建阳人,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卒于高宗绍兴三十年,年五十九岁,少从舅氏胡安国,受春秋故其学根于经术不为无用之文,登进士第授左从事郎召试秘书省,如圭著有文集十卷,《宋史本传》皆书疏议论之语传于世。宋朝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