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其余散居于保山、龙陵、镇康等县。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本民族的文字,通用傣语文、汉语文。德昂族的民间歌曲,有山野间唱的歌、情歌、婚嫁歌等。婚嫁歌,若静支称“格坎”,意为“宝带”,象征男女永不分开。来弄...
德昂族浇花节,于每年清明节后七天举行,是把佛陀诞生、成道、涅盘三个日期合并在一起举行的纪念活动,为期三天。是德昂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能集中体现德昂族传统文化的一项活动。浇花节与傣族“泼水节”内涵相同,但活动内容差异较大。既是德昂族人...
米芾德忱帖米芾《德忱帖》,纸本,行草书,纵25.4厘米,横7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五月四日,芾启:蒙书为尉(通慰),审道味清适。涟,陋邦也,林君必能言之。他至此见,未有所止,蹄涔不能容吞舟。闽氏泛海,客游甚众,求门馆者常十辈,寺院下满,林亦在寺也。莱去...
朱熹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主张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朱熹平生编写的大量著述中,儿童用书占有很大的比重。
《茶经》\"一之源\"载:\"茶之为物,味至寒,为饮最宜。\"皎然首标\"茶道\",在茶文化史上功并陆羽。陆羽《茶经》,斐汶《茶述》,皎然\"三饮\",卢仝\"七碗\",高扬茶道精神,把饮茶从目常物质生活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综上所述,八世纪下半叶,值中唐时期,煎茶茶艺...
德昂族的丧葬有自己的习俗,除佛爷(和尚)实行火葬外,一般群众都是土葬。各村有公共墓地,只要是同一村的正常死亡者均可葬入。按德昂族的习惯,人将死时要把事前准备好的一枚银币放入口中,意思是给死者的灵魂到阴曹地府过河时用的摆渡费。人一旦断气,其家属即在门外对空鸣放三枪,向...
德昂族喜吃酸辣食品,嗜饮浓茶,亦善于种茶。德昂民族好饮浓茶,并以善于种植茶树闻名,因而被称为“古老的茶农”。1985年正式改名为德昂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德昂族绝大多数以大米为主食,部分地区杂以包谷和薯类。饮浓茶,这是德昂族成年男子和...
5月5日,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运城市蒲剧团团长王艺华先生莅临运城学院“道德讲堂”,为运城学院学子作《戏曲漫谈与示范》讲座。随后王艺华团长向同学们重点讲解戏曲程式。在互动环节,当王艺华团长被问到如何才能使年轻一代更加喜欢戏曲,甚至发扬这一传统艺术时,他...
佛鼓,意为“佛”之鼓,德昂语称“耿冷牙啪拉”,是佛爷(和尚)专门保管,并经佛爷批准才能使用的鼓。主要流传在德宏州及临沧地区镇康县的德昂族居住区。这种鼓,人们后称之为佛鼓。据几位八十多岁傣族老妈妈说,鼓的内部原有增加音量的装置,敲时音量特别大,传播很远...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其宗教信仰及生活习俗受傣族影响较大。在部分德昂族中,过去一直有见杀不吃、闻声不吃的习惯。德昂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很少和外族通婚。男女青年恋爱自由,女子在选择对象上有一定自主权。倘若女方父母反对,姑娘可自行到男家同居。#$...
德平大秧歌是德平一带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用来庆祝重大节日和农业丰收的文娱形式。表演形式方面,“德平大秧歌”为大型广场秧歌,队伍庞大,场面壮观,表演豪放、粗犷。“德平大秧歌”是地方特色文化遗产,我们把它继承发展起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阿列曼德舞曲又有译名阿勒芒德舞曲。起源于德国的一种舞曲,四四拍子,速度适中、庄重而不沉重。另外,还有一种起源于德国的阿列曼德舞曲类似圆舞曲风格的农民舞,三拍子,现在德国和瑞士各地仍然在使用。
德昂族是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德昂族原称“崩龙”,1985年9月21日,根据本民族意愿,正式更名“德昂”。以南亚语系民族为主。德昂族有悠久的种茶历史,被誉为古老的茶农。德昂族主要种植水稻、旱谷和包谷,以大米为主食。德昂族的婚姻多是一夫一妻制...
交谊舞的道理与道法1、道理与道法,此道非彼道。繁简之间是辩证循环的关系。期间必经过程,为大道至繁。不经九九八十一难,得到也不是真经。蒋北伐,也是打大城市。华尔兹、维也纳,其实是舞蹈家和音乐家一起搞的。没...
和南方许多民族一样,德昂族喜居干栏式竹楼。德昂族的竹楼多依山而建,坐西向东。比较典型而普遍的是以德宏地区为代表的一户一院式的正方形竹楼。但这些建筑物在一八一四年反抗芒市傣族土司的战争中被烧光了。有一天突遭袭击,受伤遇险,幸得勇敢善良的德昂姑娘阿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