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所谓的“古代四大才子”是指明代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因他们在诗词、绘画、书法上各有千秋,且四人均生活在苏州地区,因而被后人合称为“四大才子”。唐伯虎在诗词、绘画上多有成就,擅山水、人物、花鸟画,诗歌则以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
方士蓝道行与严嵩有矛盾,利用扶乩的机会,以仙人说法指严嵩父子是奸臣,明世宗遂有意罢免严嵩。明世宗遂以严嵩放纵严世蕃有负国恩,令其辞官还乡,并下严世蕃及家奴严年于狱中。他在执政时期,与其子严世蕃恃宠专权、残害忠良。明后期,江南和南海地区,大城市日益繁荣,市镇...
由于这一年是庚戌年,史称“庚戌之变”,充分暴露了严嵩当权误国和明政府的腐败无能。昆山腔的发展昆山腔为戏曲声腔、剧种,简称昆腔、昆曲或昆剧。明世宗还称之为师。陶仲文请在乡县建立雷坛以祝圣寿,受到一些御史、郎中、给事中的反对,但他们都被明世宗逮捕入狱。
刑诉法二次修改取消“大义灭亲”对于证人作证方面较大的突破,是拟规定除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外,一般案件中近亲属有拒绝作证的权利。但近亲属仅限父母、子女和配偶。如果此条得以通过,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力提倡的“大义灭亲”司法政策将被颠覆,这与世界部分...
明洪武元年正月,明太祖采纳刘基“立军卫法”的建议,正式创立卫所制。一般来说,系一郡的设所,连郡的设卫。洪武七年重定兵卫之政时,以5600人为一卫,下分前、后、左、右、中5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又由10个百户所组成。百户所是明朝军队的基层编制,共112人,设2个总旗,10个...
杨绾为官公正平允,以德行著称,本质性情贞廉,车服俭朴。元载专权,百官多数依附之,只有杨绾清贞自守。元载伏法后,代宗任命杨绾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下诏之日,朝野相贺。对地方兵制,杨绾也加以整顿。女侍形象传神,高髻长裙,面容丰腴。
永乐五年十一月,《永乐大典》修成,明成祖朱棣亲自为此书写序。解缙等奉命而行,于次年十一月编成进呈,朱棣赐名《文献大成》。历时五年修成,改名《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装订11095册。《永乐大典》正本到明末就下落不明,副本于康熙年间被发现,但已残缺。此后日益缺...
明代给事中不再隶属于其他单位,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由于给事中分掌六部,故称六科给事中。六科的掌印长官都给事中不过是正七品,下有左右给事中为从七品,另还有给事中(从七品)若干,各科人数不同,但六科的权力确实非常大。
明朝朝贡制度以经济手段作为对西藏施政的政策由“分封”、“朝贡”和“优予贡利”三个相互衔接的环节所组成。在这三个环节中,分封作为体现政治隶属关系的最高形式,是以朝贡为基础,并通过朝贡来得到具体实现。而朝贡作为维系分封和体现政治隶属关系的重要途径,又是以优予贡利为基础而获得保...
赵国二庭柱指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两人成为刎颈之交。其中两人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事件流传千古。廉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蔺相如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两人一文一武。
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
继河间(刘完素)、丹溪(朱丹溪)之学广为传播之后,明代时医用药每多偏执于苦寒,常损伤脾胃,克伐真阳,又形成了新的寒凉时弊。
明朝廷很快便派出5万大军前去救援,日军受挫后和明朝议和,在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结束。1597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紧急调4万兵力赴朝迎敌,明朝后续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朝鲜李朝肃宗...
明清两朝,诗词歌赋文的成就远不及盛唐和两宋时期,但是章回体的小说却得到快速发展,四大名著则主要成书于这两个时期。因为小说的快速发展,衍生出许多著名的小说家。其中,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四人因他们在小说上的巨大成就,被后世合称为“明清四大小说家”。明...
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