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改良刍议
寒食节是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设的节日,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历经各朝代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虽经东汉周举、东汉末年曹操、后赵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断,却屡禁屡兴,但寒食习俗蔓延全国,深入民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寒食节是在哪一天吧!寒食节是春秋时晋文...[百科]
随后,江右王门健将罗洪先也至岳麓书院讲学。这些斗争使岳麓书院注重躬行实践的传统得以常存,同时也促进了阳明学派自身学风的改造。阳明派巨子纷纷到岳麓登坛讲学,使岳麓书院名声大噪,成为明代著名书院之一。在明中叶的书院复兴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装...
唐代三俊,又被称为“翰林三俊”,因李绅、李德裕、元稹同为翰林学士,又因为他们生活在唐朝的长庆年间,所以又被称为唐代“长庆翰林三俊”。李绅、李德裕、元稹三人是中国文学史中无法忽视的三个名字,因为他们在唐代文坛书写了厚重辉煌的篇章。三人同为翰林学$#...
幕僚,在古代称将军幕府中参谋、书记等,后泛指文武官署中佐助人员(一般指有官职的)。由于设于幄幕中,所以又叫“幕府”,而统帅左右的僚属,也因之被称为“幕僚”、“幕职”。幕僚种类繁多,有相当于近代参谋长、统帅司令部工作的“长史”;有参议军机,帮助指挥军事行动的“参军”;有...
曹丕虽在政治上建树不多,但在文学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与其父曹操、弟曹植并称“三曹”。他以皇帝的身份高度评价了文学的社会功能,认为“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死后,皇...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约翰·杜威。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百科]
嘉靖九年(1530年)二月,世宗以天地合祀不合古制为由,集群臣596人议郊祀典礼。有82人主张分祀;84人主张分祀而又以为既成之法不可轻改,时机尚不适宜;26人主张分祀而以山川坛为方丘;206人主张合祀而不以分祀为非;还有198人不置可否。世宗“自为说,以示礼部”,将南郊的天地坛改$##...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
在此一期间,明朝消灭越南胡朝,改称越南为"交址"(又作"交址"及"交趾",当时国境相当于现今的中部及北部),扫平意图恢复陈朝统治的后陈朝势力,建立起府、州、县的中央直辖方式,采取移风易俗及推行儒学教化的政策。张辅、黄福等官员与当地官员相得益彰...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咸丰。旻宁在位期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汉武帝认为董仲舒的建议很适合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想重用董仲舒。不料这话被窦太后知道了,便大发雷霆,立即逮捕了赵绾和王臧,二人被迫自杀。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学说越来越落后于时代,成为一种顽固保守的学说。
文坛复古“前七子”明代,朝廷制订了八股文科举考试制度,天下文人遂将注意力悉数转向“四书五经”,而对于其他古书典籍则概不涉阅。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个文学团体——“前七子”,提倡复古,学习情文并茂的汉魏盛唐诗歌,以消除八股...
景颇语又称吐良、特令、拉库。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临沧地区。[百科]
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以杀岳飞,并剥夺刘锜、韩世忠、杨沂中、张俊军权为代价签订了极有争议的《绍兴和议》,迎回赵构生母韦氏。从此到1161年海陵王完颜亮伐宋,宋金不再有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