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蘇軾元符三年內移過廉州,有《與鄭靖老書》云:「《志林》竟未成,但草得《書傳》十三卷。」是作者亦曾預有《志林》之名。此書傳本頗多,卷數亦不一,有一卷、五卷、十二卷本。蘇軾一生著作甚豐,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東坡易傳》、《東坡全傳》等。(以...[书籍]
此編舊題「鷺島道人夢葊輯」;民國之初,商務印書館始假金山錢氏所藏抄本刊行,列為「痛史」第十四種。今據「痛史」本排印,並依考證,逕題「阮旻錫撰」(詳見「弁言」)。旻錫字疇生,福建同安人;世居海上。明崇禎甲申國變,方弱冠,慨然謝舉子業。師事曾櫻,傳性理學。海上鄭氏軍興...[书籍]
他的生平,附見兩唐書其孫張薦傳中,莫休符桂林風土地和劉肅大唐新語也有所記載。朝野僉載中,還保存了一些關於他的生平事跡的材料,可補兩唐書之不足。他的著作流傳至今的,除朝野僉載外,尚有龍筋鳳髓判及游仙窟。朝野僉載主要記載武后一朝的事跡,對於當時政治的黑暗腐敗,酷吏的陰...[书籍]
若夫神仙傳記之所録,經典碑銘之所載,父老之所傳,風月之所詠,觀乎此,則不待旁搜而後知之也。偈曰:掛一漏萬,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則負罪其奚以文。松山羽士竹泉倪守約序按傳記云,郡人徐氏遇而得仙。徐氏,今日壺天真人奕碁之所,今曰碁盤其所由來者。漸矣,真人既遇...[书籍]
悅每有獻替而意有未盡.此申鑒所為作者.蓋有志於經世也.然當時政體.顧有大於總攬機務.使權不下移者乎.而曾無一言及之.何哉.厥後融以論建漸廣.彧以不阿九錫.皆不得其死悅獨優游以壽終.其亦善處濁世者矣.其論政體.無賈誼之經制而近於醇.無劉向之憤激而長於諷.其雜言等篇.頗似揚雄法言.雄...[书籍]
以十人為列,十列為隊,則廣縱各二十步。陣間容陣,隊間容隊,曲間容曲,此為行列之法也。前禦其前,後禦其後,左防其左,右防其右。行必魚貫,立必雁行,長以參短,短以參長。回軍轉陣,以後為前,以前為後。進無速奔,退無趨走。四頭八尾,觸處為首。敵衝其中,兩頭俱救。此...[书籍]
抑亦知其書流傳必貽笑於後世,故隱其姓名而托於子虚烏有之倫乎?不然,則既操子墨,寧未讀孟堅兩都賦,托諷諫以立言而為是違道鋪張也,覽是編其時事可知。因題句並序如右。一綫南遷已甚為,徽欽北去竟忘之。正當嘗膽卧薪日,却作觀山玩水時。後市前朝誇富庻,歌樓酒館鬭笙絲。咄哉耐得翁傳...[书籍]
〔一〕〔曹瞞傳曰〕: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瞞。王沈魏書曰:其先出於黃帝。當高陽世,陸終之子曰安,是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後,封曹俠於邾。春秋之世,與於盟會,逮至戰國,為楚所滅。子孫分流,或家於沛。漢高祖之起,曹參以功封平陽侯,世襲爵土,絕而復紹,至今適嗣國於容城。〔二...[书籍]
加以富貴利達,優游閒暇之士,配造物而相嫵媚,爭妍競巧於鼎新革故之際,館榭池臺,風俗之習,嵗時嬉遊,聲詩之播揚,圗畫之傳寫,古今華夏,莫比觀文叔之記可以致近世之盛。可以信文叔之言,為不茍且。夫識明智審,則慮事精而信道篤,隨其所見淺深為近逺,大小之應於熙寜變更,天下風靡,有所...[书籍]
果毅敦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帝諱由檢光宗第五子母貞靖賢妃劉氏萬曆庚戌十二月二十四日卯時誕帝于東宮無何妃薨神宗命康妃李氏撫之即所謂西宮李選侍也泰昌元年九月移宮後熹宗改命莊妃李氏撫視居勗勤宮帝每晨起拜天即詣莊妃定省如禮莊妃于母道甚備所以成就聖德調習之功居多妃薨帝哀痛不異所生天啟...[书籍]
國朝典故是明朝較大的一部叢書,僅我們所見就有三種傳本。一、朱當■〈氵眄〉國鈔本)。二、佚名國朝典故本。此本似朱氏鈔本的殘闕本。三、明刊鄧士龍國朝典故本(下簡稱鄧氏刊本)。這次整理校點的底本是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室收藏的鄧氏刊本。為什麼要選擇鄧氏刊本呢?這就需要從該書的形成、...[书籍]
虞稷乃徒据所见而列之,不亦傎耶?每类之末,各附以宋金元人之书,既不赅备,又不及於五代以前,其体例特异,亦不可解。然焦竑《国史经籍志》既诞妄不足为凭,傅维鳞《明书经籍志》、尤侗《明史艺文志稿》,尤冗杂无绪。考明一代著作者,终以是书为可据,所以钦定《明史·艺文志》颇采录之。略...[书籍]
成紀錄志傳百一十卷。可謂集晉書之大成矣。故後人引其書。雖標名者固多。而未標名者亦不少。前輯臧書數卷。又另輯無名氏舊晉書數卷。蓋其慎也。今均亡矣。然究而審之。如言諸帝之事。不稱某帝而某祖。某宗。列傳諸人。祇稱某郡人。不稱某郡某縣人之類。其體例多同。則不標名者...[书籍]
後為渤海,稱王,傳十餘世。有文字、禮樂、官府、制度。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黑水靺鞨居肅慎地,東瀕海,南接高麗,亦附于高麗。嘗以兵十五萬衆助高麗拒唐太宗,敗于安市。開元中,來朝,置黑水府,以部長為都督、刺史,置長史監之。賜都督姓李氏,名獻誠,領黑水經略使。其後渤海盛強,...[书籍]
此本兼採京氏《易傳注》為多,而彜尊未之及。又稱其經文異諸家者,履帝位而不疚,疚作疾。明辨晢也,晢作逝。納約自牖,牖作誘。三年克之憊也,憊作備。今此本皆無之,豈傳寫又有異同歟。彜尊又言曹溶曾見有三卷者,則後人輯陸氏《易注》之本,或有多寡詳畧之不同,未可知也。昔宋·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