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本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书。近年颇多学者承认,此书的出版,是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书籍]
中寒论辩证广注丹波元胤《伤寒论》研究性著作。一名《张仲景中寒论辨证广注》,简称《中寒辨注》。3卷。清汪琥(苓友)辨注。刊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汪氏辑录《伤寒论》一书属于真寒证之原文,逐条予以辨注,体例遵循其《伤寒论辨证广注》。内容包括辨太阳、阳明、太阴、少阴、...[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六中西经星同异考天文算法类二【推歩之属】提要【臣】等谨案中西经星同异考二卷国朝梅文鼏撰文鼏字尔表宣城人与其兄文鼎皆精研厯算之学互相商防多所发明此其所订中西恒星名数也星经之最古者莫如巫咸甘石三家而其学失传虽残编尚存已不能知其端绪惟隋丹元子步天...[书籍]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河北盐山县已故名医张锡纯(1860-1933年)所著,书中收录了大量的病例及方剂,以及张锡纯先生的评点文章。张锡纯先生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位捍卫与发扬中医学的杰出人物,医界称其为“执全国医坛之牛耳者”。[书籍]
剑侠奇中奇全传(又名《争春园》、《奇中奇》、《三侠记新编》、《剑侠佩凤缘全传》)[书籍]
内容包括辨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脉证并治法,分附“后贤治中寒方论变法”。作者认为伤寒病证,邪之传经者为热病,直中者为寒证,治疗时二者不宜混淆。故将仲景伤寒论析分为二。[书籍]
目曰中州集。嗣有所得。当以甲乙次第之。十月二十有二日。河东人元好问裕之引。[书籍]
又闺帏秘密,望闻有所不及,巧工有所不尽,往往寄命于俗媪狂巫之手。急于索劝,轻用其愚,以致母子俱殒,或致绝人宗祀,良可矜痛。余之为刻也,欲家一册,得以时时检铎。夫妇人女子亦知其患之所起与所以自全也。闻之,养笋者与竹、养犊者与HT,夫是直为妇人也与哉?客曰:善!请以公之四方。"万...[书籍]
腹中阴冷,余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治之而愈。儒者杨国华,因怒,唇口两一男子素善怒,唇肿胀,服清胃等药,时出血水,形体骨立。余用补中益气加半夏、茯桔梗,月余唇肿渐消,元气渐复。又以四物加柴胡、炒栀、丹皮、升麻、甘草数剂,乃去栀加参、术而痊。一妇人...[书籍]
方诀俱载图形卷中,甚勿轻视。凡毒于未溃之先,而有前数项之症,即从各症汤内,加连翘、栀子、牛子、二花、皂角刺之类。既溃之后,而有前数项之症,于各症汤内,加人参、黄、二花、连翘、栀子,春多用防风、白芷、柴胡、川芎;夏多用黄连、栀子、连翘、麦冬;秋多用黄芩、苍术、连翘、栀子;冬...[书籍]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清·唐宗海著公元1644-1911年医经著作。又名《中西医刊》、《中西医解》、《中西医学入门》。2卷。清唐宗海(容川)撰。刊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唐氏谓:“西医初出,未尽周详;中医沿讹,率多差谬”。于是采摭《内经》之要而以西医之生理、解...[书籍]
本书将《内经》中的医学理论归纳为阴阳、脏腑、营卫、经脉、全体总论、诸病、望形、问察、诊脉、气味阴阳、七方十剂等20余类,予以撮要和注释。书中除引中医理论外,兼采西医生理解剖图说加以发挥。[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八大学中庸集説启防四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大学中庸集説启蒙二巻元景星撰星号讷庵余姚人据卷末宣徳九年钱时跋称得礼部侍郎蒋骥写本骥跋题庚辰嵗当为建文元年骥为景之门人则星元末人也前有星自序标题为学庸集説启防而序中实曰四书集説启防凡例中如孟子...[书籍]
惟麻痧证变幻莫测,向无专书,古人名言半多散见于痘科书中。且患家视为泛常,以谓风痧轻证,每多忽略,避忌漫不经心,迨至凶陷告危,无从挽救,追悔何及。纵使天数,当然究由人事之未尽耳。伏读御纂《医宗金鉴》曰:麻疹须留神调治,始终不可一毫疏忽,较之于痘虽稍轻,而变化之速则在顷刻也。...[书籍]
防风桔梗麻黄(去节)甘草(各一两)当归川芎(酒炒)滑石(各一两)白芍(酒炒)石膏(煨)白术(土炒)芒硝(酒浸焙干)连翘黄芩(酒炒)黑栀薄荷荆芥(各二钱五分)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蛇咬解毒丸(甚效。)白矾(一两)甘草(五钱)雄黄(一两)三七(一两)白芷(一两)青木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