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曰:「昔之圖國家者,必先教百姓而親萬民。有四不和:不和於國,不可以出軍;不和於軍,不可以出陳;不和於陳,不可以進戰;不和於戰,不可以決勝。是以有道之主,將用其民,必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謀,必告於祖廟,啟於元龜,參之天時,吉乃後舉。民知君之愛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书籍]
北宋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张载提出“太虚即气”的理论,肯定“气”是充塞宇宙的实体,由于“气”的聚散变化,形成了各种的事物现象。张载一生著述颇丰,有《文集》、《易说》、《春秋说》、《经学理窟》等等,《正蒙》是张载经长期思考而撰成的著作,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书籍]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书籍]
倉甚虛服文采帶利□□食貨□□□□□□□□□□□□善建□□拔□□□□□子孫以?祀□□□□□□□□□□□□□□□余修之□□□□□□□□□□□□□□□□□□□□以身□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觀□□□□□□□□□□□□□□□之厚□比於赤子逢??地弗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书籍]
孫子者,齊人也,名武;為吳王闔閭作兵法一十三篇;試之婦人,卒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後百餘歲有孫臏,是武之後也。審計重舉,明畫深圖,不可相誣,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為《略解》焉。〈計篇〉〔曹操曰:計者,選將、量敵、度地、料卒,計...[书籍]
木代表木材、森林、树木、花草、木棍、木桌、木椅、木床、木手杖、竹子、竹木制品、果园、菜园、茶园、花园、棉花、布匹、衣物、纤维品、丝织品、香料、毛笔、书、纸、肝胆、神经、眼睛、筋肌、毛发、四肢,以及政治、文教、园艺、纺织业、丝织业、造纸业、出版业、中药材业、装潢业、衣物制作...[书籍]
《鬼谷子》陶弘景注〔《鬼谷子》卷上〕〈捭阖〉第一〔捭,拨动也;阖,闭藏也。凡与人之言道:或拨动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闭藏之,令自言,示其异也。〕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若,顺;稽,考也。圣人在天地间,观人设教,必须考古道而为之。〕为众生之先,〔首出万物以前...[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一丙子学易编易类提要【臣】等谨案丙子学易编一卷宋李心傅撰心传字防之号秀岩隆州人寳庆二年以布衣召补从政郎差充秘阁校勘歴官至工部侍郎兼秘书监事迹具宋史儒林传心传邃于史学有建炎以来系年要録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二书为史家所重而经术亦颇究心髙斯得耻堂存稿有学易编...[书籍]
韩湘子全传(又名《韩湘子十二度韩昌黎全传》、《韩昌黎全传》、《韩湘子得道》、《韩湘子》)卷首有序,署“天启癸亥季夏朔日烟霞外史题于泰和堂”。第一回题“新镌批评出相韩湘子”,署“钱塘雉衡山人编次,雉衡山人,即杨尔曾。武林泰和仙客评阅”。每回之...[书籍]
《公孫龍子》三卷,周公孫龍撰。案《史記》,趙有公孫龍,為堅白異同之辨。《漢書·藝文志》,龍與毛公等並游平原君之門,亦作趙人。高誘注《呂氏春秋》,謂龍為魏人,不知何據。《列子》釋文,龍字子秉,莊子謂惠子曰,儒、墨、楊、秉四,與夫子為五...[书籍]
文中子中说(隋)王通撰(宋)阮逸注阮逸序周公,圣人之治者也,后王不能举,则仲尼述之,而周公之道明。仲尼,圣人之备者也,后儒不能达,则孟轲尊之,而仲尼之道明。文中子,圣人之修者也,孟轲之徒欤,非诸子流矣。盖万章、公孙丑不能极师之奥,尽录其言,故孟氏章句略而多阙。...[书籍]
《公孫龍子注》(一卷),據冼玉清《廣東釋道著述考》云:《番禺縣志藝文志》有著錄,爲汪兆鏞抄本。據汪云:當時『門人傳抄,多有出入』(《公孫龍子注跋》)。則汪本只是其中之一。後來,汪兆鏞(微尚齋)在陳澧先生孫子陳仲獻處得見陳先生手稿,於是按原稿迻錄,於乙丑年(...[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八癸巳孟子説四书类提要【臣】等谨案癸巳孟子説七卷宋张栻撰是书亦成于乾道癸巳于王霸义利之辨言之最明自序称嵗在戊子缀所见为孟子説明年冬防有严陵之命未及终篇辛夘嵗自都司罢归秋冬行大江中读旧说多不满意従而删正之还抵故庐又二载始克缮写葢其由左...[书籍]
《孟子私淑錄》是錢穆先生在抗戰時得到的,原為照曠閣鈔本,未刊行,大家都不知道戴東原有這一本著作。故都失陷,錢先生以原書"估索價昂,遂錄副藏行篋中"入湘、轉滇而後入蜀,最後是在1942年三月交由四川省立圖書館編輯《圖書集刊》的創刊號印出。錢先生的弟子余英時教授把戴東原這部...[书籍]
《公孙龙子注》(清)陈澧注《公孙龙子注》(一卷),据冼玉清《广东释道著述考》云:《番禺县志艺文志》有著录,为汪兆镛抄本。据汪云:当时『门人传抄,多有出入』(《公孙龙子注跋》)。则汪本只是其中之一。后来,汪兆镛(微尚斋)在陈澧先生孙子陈仲献处得见陈先...[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