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尤在泾《静香楼医案》二卷,曹仁伯《继志堂医案》二卷,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三卷,张仲华《爱庐医案》二十四条。柳氏按病类拟定总目,下据不同的病证又分若干子目,便于读者查阅。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理、法、方、药较为完备。[书籍]
古今名医方论清·罗美。公元1644-1911年《古今名医方论》为清代名医罗美编撰。罗美字澹生,号东逸。新安(今安徽徽州)人。曾侨居虞山(今江苏常熟),为康熙年间名儒,兼习医学,穷研《内》、《难》、《伤寒》《金匮等典籍,帝涉宋、金、元、明诸家之论著,撰有《古今...[书籍]
[书籍]
医垒元戎元王好古伤寒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吐诸证大发春宜吐夏宜汗秋宜下凡用药汗及吐下汤剂皆中病即止若少阳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宜附子汤若阳已虚尺中弱涩者复不可下之宜小柴胡汤若动气在左在右在上在下并不可发汗宜柴胡桂枝汤若少阴病脉细沉数病在里不可发汗宜当归四逆汤若少阳病不可发汗宜小...[书籍]
医案著作。三卷。清·吴金寿刊刻于1831年。本书荟萃苏州名医叶桂、薛雪、缪遵义三家医案,所选大多证治熨贴,议论中肯。[书籍]
全书共74则医话,不分类别,不拘体例,不立标题。记其所见所闻及心得,阐述医理,辨证用药,改正本草,评论医家,强调辨证论治,反对拘方制病,文字简明,雄辩风趣。[书籍]
《证治准绳·疡医》是明朝人王肯堂著的一部中医著作。本书著作于公元1602年的中国明朝。本书共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书籍]
《临证指南医案》搜罗宏富,征引广博,按语精当,实用性强,不仅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叶天士在温热时证、各科杂病方面的诊疗经验,而且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融会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对中医温热病学、内科病学、妇产科学等临床医学的发展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书籍]
《罗氏会约医镜》是一本非常难得的重量级清末医书。(约40万字)会群籍之精蕴”,集毕生之经验,融会贯通,会约而成,较为完整地反映了罗氏的主要学术思想,对治学,制方,用药,论药及著书等方面作了探讨,认为对继承发扬中医学术,指导临床实践有所启迪和裨益。[书籍]
医方歌括清王泰林半夏秫米汤(《素问》)和胃,泄卫通营治不寐。不寐由于厥气逆,阳不交阴理须汇。防己地黄(汤《金匮要略》)治独语,桂枝甘草二防(防己防风)比。酒渍绞汁不用煎,加重栀豉大黄汤枳实,酒疸心中痛懊。谷疸茵陈(蒿)汤(前方去豆豉、枳实,加茵陈蒿。)主治葶苈大枣泻肺汤,...[书籍]
卷首为中医基础理论。卷二至卷四,为内科杂证,卷五至卷七,系各证诸方。卷末为补遗并外备诸方,以及妇科诸病方治[书籍]
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书籍]
该书简明实用、便于初学中医者临证参考。[书籍]
《医闾先生集》共九卷,一至三卷为《言行录》,记叙贺钦言行,四至七卷为《存稿》,收录了贺钦所撰墓志铭、书信和一些记事性文章;第八卷为《奏稿》,是贺钦的奏疏;第九卷为《诗稿》,收录了贺钦创作的各体诗。[书籍]
《杏轩医案》分初集、续集、辑录等三集。合刊于1829年。全书不分门类辑录作者历年所治疑难病证验案,于病证、病理记述颇详,审症亦较细致。对于真假寒热、实证类虚、阴极似阳等复杂病证的辨析,颇能掌握要领。在治法上亦能汲取诸家之长而有所发挥,立方遣药能随证灵活化裁。[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