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反映了从南宋起以苏州和湖州为代表的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南宋“天下”的粮食主要供应地。
《诗品》是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作品。在《诗品》中,钟嵘提倡写诗要有力度,反对空谈浮夸;主张诗歌的音韵要自然和谐,反对刻意追究声韵;主张直白,反对故意用典。钟嵘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毗陵诗派的诗论家主要是赵翼和洪亮吉,其《瓯北诗话》及《北江诗话》两部诗论著作,奠定了该诗派的诗学理论基础。这一主张,主要是针对当时诗坛中出现的复古模拟倾向提出的。毗陵诗人与袁枚多有交往,赵翼与袁枚、蒋士铨并称...
从当时诗歌风尚来看,尤其是写景方面,经沈拴期、宋之问、张说,已流行清淡之风,而其学习大谢凝重,究其原因,可能和张九龄早年的学习、继承有关。胡应麟《诗数》言及曲江之诗,认为“首创清澹之派”。文人每有贬官,被贬者行动会受到限制,甚至生命也得不到保障,因...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苏堤清明即事》...
南宋,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的陆游,是一位杰出多产的诗人,其诗作逾万首。这类记梦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陆游诗作“收复失地”这一基本的爱国主题。这类记梦之作虽不及前两类多,却也为数不少。这类记梦之作在艺术上写得较有特色...
其苍浑劲健、清婉柔美的诗风,也代表了他全部诗作的审美特征。中唐诗人杨巨源,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杨巨源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王建等人交好,甚受尊重。
如众所周知的武则天,原是唐太宗的幼妾,又与太子李治钟情相爱,一个女子同时与两个男人有性爱关系。太宗死后,继位的李治立武女为皇后,宠爱备加。再如人们熟知的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纠葛。杨玉环本是玄宗第八子寿王李瑁之妻,玄宗一见钟情,硬逼儿子与玉环分离。这实际是...
欧洲有一种小诗叫“诗铭”,起于希腊,由罗马传入西欧。“诗铭”的界定:诗铭同蜜蜂,应具三件事:一刺、二蜜、三是小身体。一般而言,“一句诗”应该只有一行;但是为了表情达意的完整,又要避免板滞,应该允许有一定的弹性,延伸到二、三行,三、四行。黄淮...
然而,在北宋名家中,苏辙的诗可能是最少受人关注的。此后,历代的评家、选家也极少谈到苏辙诗。笔者以为,这是目前研究苏辙晚年诗的最好的起点。因此,从苏辙晚年诗的整体上看,它的特点异常鲜明,就是诗的世界的展开过程与生命延续过程的高度一致性...
宋朝方回说王维山水诗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盛唐时期的社会心理定势也深深作用于王维的心灵之上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王维的山水诗风格。这种达通穷退的做法是中国文人士大夫习惯的生活方式,自然也是王维的一种心理积淀。王维以山水诗表现其对生命的认...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在中国茶文化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宋代的贡茶和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享誉盛名,不仅促进了名茶的发展,饮茶的普及还使斗茶之风盛行,茶书、茶诗词、茶书画等茶文化作品无数,令...
盛唐诗坛,百花争艳,姚紫嫣红,独创风格,摇曳多姿,其最诱人的莫过于李白之豪放飘逸,杜甫之沉郁顿挫。韦应物诗歌“冲淡平和”的艺术风格就是其在学古通变中达到的新高峰。
本文探寻了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诗歌背后的趣事与传奇,从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到诗篇背后的故事,展现了李白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诗歌才华。
——苏轼所谓“二十四韵”是否可指《二十四诗品》《二十四诗品》旧署唐司空图作。其主要理由是,“一韵”指近体诗中的一联,把一首诗即“把一品称为一韵,是绝不可能的”。肯定的一方则认为“一韵”也可指称“一篇”,苏轼所谓“二十四韵”就是指司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