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人过春节,意味着祭拜祖先,祭祀天地日月和万物,这是“女儿国”里妇女最忙碌的时候。摩梭人保留着的母系社会,至今还实行以感情为唯一基础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在摩梭人中,母亲的权威最高,因此被称为“女儿国”。因为,按照摩梭人习俗,从...
一般在村寨附近神山的神树林举行,男子和未婚妇女参加,他们身着盛装,携各类精美节日盛宴酒食,牵牛、羊、鸡等活畜上山。所余食物平均分配给全体人员。六、春节羌族过春节极为隆重且历时已久。虽春节不是本民族传统节日,但羌族把羌年节...
捕鱼节是贵州中部独木河及南明河两岸苗族的节日。独木河发源于云雾山,在贵州境内北流至尤里、福来交界处与南明河汇合,再北流注入乌江。日期节日时期各地不一,从三月到六月,由各寨善捕鱼而有威信的“渔头”商定。活动届时,青壮男子都要前往山上采集树叶作“闹药”,到河中...
据说这就是给牛郎织女踩踏所致。现在七夕节,民间流传的女孩子的活动也就是拜祭双星和做游戏。其实七巧节也是中国汉民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七夕节的来历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这项记载准确地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的灵感。此外,晋代...
花婆节,又称花王节、花王圣母节。流行于广西壮族各地,据传说,花王是壮族群众的生育女神和儿童守护神。节日由来花婆节是壮族传统节日。没有生育的妇女,是日要到野外采花来戴,以求花婆神赐花送子。小孩出生后,要在产...
特懋克节,来源于一个神奇而优美的传说。基诺族民间相传,很早很早以前,有位妇女怀胎以后,一直不生孩子。直到九年零九个月后,她怀的孩子才呱呱坠地。无师自通,安炉支砧,动手打制铁刀、铁斧,使基诺族人民用上了铁质工具。人们为纪念这个历史性的巨变,便于每年腊月举行一...
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胶东地区习惯用麦芽糖和面,做成圆形和半圆形的两种巧果,男子吃圆的,女人吃半圆形的。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甜蜜的婚姻...
冈永节即祭竹鼠节,仅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的老曼峨、新曼峨一带的布朗族群众举庆。民间传说,远古时候,有个叫雅枯栓的布朗族妇女获得一粒比南瓜还大的稻种,她把这粒稻种藏在仓中。布朗族人民为感激竹鼠找种之恩,设冈永节为庆。据说,在冈永节期间...
在农历清明后十日左右,家家都要杀年猪,全寨要宰牛,妇女们做糯米粑粑;年节的当天,晚辈都必须向家族长拜年,并准备两份糯米粑粑用芭蕉叶包好,每份上面放一对蜡烛、两朵鲜花,其中一份糯米粑粑供奉给祖宗,另一份献给家族长;有的布朗族在年节时,要到佛寺前的菩提...
农历七月十四日俗称“七月半”、“中元节”。在南城县,妇女于当日去寺庙上香祈祷,并于三十日到地藏王殿烧香;而分宜县民众则在三十日烧“无名钱”。每年七月十三至十六,南丰乡间常举行游灯仪式,叫“少年灯”。旧俗在中元节这天,居民出嫁之女不得回娘家,亲...
江永女书流传于江永县的仅有两万人口的上江圩(包括上江圩镇和铜山岭农场及周边的个别村落)一带。该县的潇浦镇、千家峒瑶族乡、允山镇、黄甲岭乡等地历史上也曾流传过女书,但在60年前即已先后消失。江永女书是现在世界上惟一存在的性别文字——妇女专用文字...
民俗学家表示,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元宵节稍显另类,是众多节日中娱乐气息最浓的一个。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学家陈连山认为,古代社会礼法严格,元宵节则为大家提供了放松身心的好机会。在有些朝代,元宵节甚至是法定假日。元宵节的上述特点,在传...
每年农历七月七,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
社节供祭用的猪,在前一年抽签决定。需敬土地神的人,社节前30~40天内不得参与红白喜事,女人和家有孕妇的男人禁止参加。祭社之前,各家交一斤糯米用以酿酒和蒸饭。是日晨,由师公挨家挨户求福,早饭后,大家齐聚社坪、社庙,杀猪蒸饭,烧香化纸,祭拜社神,祈佑风调...
民俗中有称寡妇年不宜结婚之说,后被专家否认了,称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专家称“寡妇年”只是农历与阳历的巧合,有无立春只是不同历法的时间差造成的,根本不可能影响四季轮回,更不可能波及个人生活。十二个阴历月约共有三百五十四天。在这19年中还有7个“双春年”和5个“单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