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百科]
五虎上将的称谓源自正史,形成于自唐至清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评书等三国文化,明、清时史书中开始有五虎将的记载,清廷以官方的身份将五虎将录入《四库全书》中的类书。五虎上将一般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五虎上将包括关羽、张飞、马超...
农历七月七日称为“七夕”,是中国妇女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又称为“乞巧节”和“女儿节”。七夕当天做云面,淘井。妇女用面捏成各种花果、鸟兽、鱼虫的形状,称其为巧果、巧花,并赠送给亲友。检查火把节所染的指甲,如果褪色,再采摘凤仙花染好。牧童采野花,把Th挂在牛角上,称为...[百科]
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分别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即今中国科举博物馆),另一畔则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著名的有旧院(明朝为妓女丛聚之所)、珠市。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
三大思想家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
杜如晦与房玄龄同时拜相,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房、杜二人拜相后,成为唐太宗的主要助手,人称“房谋杜断”。贞观之后,任宰相者除中书令、侍中外,长期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省长官也不能例外。李世民藉此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干,为“贞观之治”提供了重要...
唐代三绝,即:“李白的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这是唐朝文宗皇帝时向全国诏书御封的。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尤以东部科尔沁、昭乌达盟一带最为盛行。[百科]
《赵子龙》是袁阔成创作的长篇评书,节选改编自《三国演义》。从赵云巨鹿郡卖马起,到死后被刘禅追封为大将军止。[百科]
宋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盛衰极大地影响了各画科的艺术风格。唐代发达的宫廷人物画转向描绘市井风俗的宋代风俗画,山水、花鸟的写实艺术手段也远胜唐人。由于皇室对宫廷绘画的重视,建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确定了符合皇室审美意识的写实画风;北宋后期以苏轼、米蒂为代表的文人画家。广阔丰富的社会...
娄树华除了学好一般的功课外,对于老师陈松桥的书法、音乐、美术等,也有着强烈的兴趣。15岁时,经父亲托人介绍到新集一家布店当学徒。娄树华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书法,拉拉胡琴已取得精神上的慰藉。1935年,树华先生参加了“中国音乐旅行团”赴欧洲的旅行演出。[百科]
袁阔成(1929年-2015年3月2日),辽宁营口人,出生于天津,是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代表作品有《三国...[百科]
宋四家(北宋四家)指的是北宋时期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宋四家除了是当时北宋文坛上的活跃人物之外,在书法方面也有较高的成就。在以“文儒之盛”著称的宋代,书坛上的狂放气息逐渐减弱,道德观念悄悄注入字里行间。“人品”与“书品”相统一,成了这一代人的共同追...
朗达玛(公元799~842年)(838年~842年在位)原名“达玛”,又叫“朗达日玛”,《新唐书》作“达磨”,吐蕃末代赞普。“文宗开成三年,吐蕃彝泰赞普卒,弟达磨立。”[百科]
元朝官制分为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中央政权下设三公、中书省、六部、枢密院、御史台、大宗正府、宣政院、太禧宗禋院和储政院;地方政权下设行中书省(职同中央中书省)、宣慰使司(职同中央宣政院)、诸路万户府、诸路总管府、散府、诸州、诸县和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