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成形于春秋末期,发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主要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为主要的诸子哲学流派,其中尤其以儒、道、墨三家影响深远。中国人的宇宙观方面以老庄哲学为代表,伦理社会观是以孔孟之说为代表,儒道相辅相成。[百科]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百科]
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盛行。[百科]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百科]
上党梆子,山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东南部长治、晋城两市(古称潞安府与泽州府)。它在清代乾隆中后期已经盛行,嘉庆、道光年间班社林立,名伶辈出,剧目竞现,流派纷呈,进入蓬勃发...[百科]
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时末期,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百科]
椰胡,中国传统擦奏弦鸣乐器。在潮州音乐中又称冇(pa)弦。形制如板胡。音箱用椰子壳制作,面蒙薄桐木板,背开5个出音孔。用小贝壳(或竹)做马。定弦为g、d1或c1、g1,音域g~g2。音色浑厚,用以合奏或伴奏。是黎族、汉族弓拉弦鸣乐器。流行于海南、广东、福建等省。在广东音乐、潮州...[百科]
祁剧是湖南省传统地方戏剧种之一,它又称祁阳班子,民国初年称“祁阳戏”,祁阳祁东民间称“大(dai)戏”。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祁剧。清末又名“楚南戏”,新中国成立后,始称祁剧。祁剧面临的尴尬是一个普遍现象。祁剧的流布区域较为广泛,除湖南的衡...[百科]
源于古代筚篥。隋唐时期九、十部乐的高丽乐中,已用到小筚篥和桃皮筚篥,是朝鲜族人民喜爱的竖吹双簧气鸣乐器。发音宏亮,音色高亢雄健。适于演奏朝鲜族风格的乐曲,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朝鲜族聚居地区。[百科]
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除夕”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病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而最早提及“除...[百科]
骨笛是笛子的一种,也是最早的乐器。又称鹰笛或鹰骨笛,藏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边棱气鸣乐器,藏语称当惹。用鹫鹰翅骨制成,流行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省等的藏族牧区。常用于独奏。是藏族青年喜爱的自娱性吹奏乐器,多在夏季放牧或田间劳动休息时吹奏自娱。经常...[百科]
《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1976年创作的竹笛名曲,另有古筝演奏家王中山根据其改编的古筝曲。自问世以来,就以其鲜明的湖南花鼓音乐特色,时而激情如火,时而流畅清雅的旋律,引起了全国广大笛子演奏者的热烈反响,并受到了笛子爱好者的特殊青睐,不但被多种笛子出版曲集争相出版,而且...[百科]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El。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百科]
1992年相继出演电影《新龙门客栈》、《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并凭《男儿当自强》获得当年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1995年在电视剧《精武门》中饰演陈真。1997年自导自演电影《战狼传说》。2002年担任《刀锋战士2》动作指导。2003-2004年凭借电影《千机变》获得第40届台...[百科]
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