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的陷落,标志着元朝统治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明太祖的最后胜利。为此,明太祖称帝后,在进行改革和建设的同时,秣马厉兵,南征北战,经过20年之久,于1388年最终实现统一大业。平定川蜀1371年正月,朱元璋下诏伐蜀,讨伐盘踞在川蜀的夏割据政权,命汤和、傅友德分率水、陆大军挺...
从此揭开了明王朝历史上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的序幕。1402年,靖难之役以燕王胜利而告终。有的说建文帝及其后妃都自焚宫中。后来年已64岁的朱允炆因被人发现而被接入京城。其实上述两种说法都缺乏证据,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难以确考,成了明史的一大疑案。据说成...
后又数次打败益州牧刘焉,占领了巴郡,建立起以汉中为中心,包括今陕西南部,四川北部广大地区的农民政权。张鲁政权持续约二十余年。在巴蜀地区本来就是一个巫道盛行之地,因此五斗米教,很容易得到发展.而张鲁是其孙子,继承了祖辈的事业,五斗米教的这种纳米入教的做法,无疑迅速地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1370年(洪武三年)称大宗正院,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改称宗人府。永乐以后,宗人府多由勋戚掌事,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办理,宗人府名存实亡。
按照《史记·封禅书》张守节《正义》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是山东省政府打造山东旅游精品的重点项目,由泰安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邀请中国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先生...
胡惟庸案,简称“胡狱”或“胡党之狱”,明初四大案之一。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
温病学派是中国明代末年以后,在南方逐渐兴起的,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的一个学术派别。明清之际,温病学派温疫流行猖獗,尤以江浙一带为著,且该地区气候溽暑,热病盛行,客观上促使江浙诸医家对温热病进行研究,并由此逐渐形成一个学派。
明成祖在恢复诸王爵禄后暗中开始“削藩”。朱允炆削藩,朱棣举兵反抗,经过4年战争,朱棣占领南京,自立为帝,史称“靖难之役”。朱棣在位期间,组织3000多名学者,经数年努力,编纂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类书《永乐大典》。他将建文帝亲信大臣50余人列为奸臣,悬赏捉拿。,据记载,...
明章二帝继承并发扬了光武帝的中兴大业,继续执行宽松治国和与民休息的开明政策,在政治上以刑理治国,推行德政,法令分明,整肃吏治、严惩不法官吏,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并坚持后妃外戚不准参政的政策。社会经济上则减轻赋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凡...
1410年征交趾时,明成祖朱棣在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神机营,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处于领先地位,比欧洲最早成为建制的西班牙火枪兵(创建于1510年),要早一个世纪左右。
语出唐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该文原仅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明朝从蒙古贵族手中夺得政权,对整顿和恢复礼仪非常重视。他们废弃了元朝服制,并根据汉族人的习俗,上釆周汉,下取唐末,将服饰制度作了重新规定。也就是说,明代文武官员的服饰是完全受制度与规章的严格约束的,明王朝统治者恰是通过各种官员不同服饰,即显示官序中的高下,...
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对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的合称。
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元朝虽调集各路兵马作困兽斗,但无奈大势已去,元顺帝携太子北逃上都。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纂辑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占据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据考证,该小说是冯梦龙根据同时代的文人宋懋澄的《负情侬传》改编而成的,属明代的“拟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