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成书于清朝初年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写花妖狐魅,畸人异行著称于世。奇特诡序的故事情节,异彩独放的人物形象,不同流俗的美学理想,构成《聊斋志异》的独特风格,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而且也是世界文学的明珠。它的作者蒲松龄,尽毕生精力,完成这部巨著,无愧...[书籍]
高帝上太祖高皇帝諱道成,字紹伯,姓蕭氏,小諱鬥將,漢相國蕭何二十四世孫也。何子酇定侯延生侍中彪,彪生公府掾章,章生皓,皓生仰,仰生御史大夫望之,望之生光祿大夫育,育生御史中丞紹,紹生光祿勳閎,閎生濟陰太守闡,闡生吳郡太守永,〔一〕永生中山相苞,苞生博士周,周生蛇丘長矯,矯...[书籍]
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說文子部云:「存,恤問也。」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說文思部云「慮,謀思也。」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畢云:「正,讀如征。」王念孫云「畢讀非也,爾雅曰:『正,長也。...[书籍]
御制书通鉴续编宋主答徐铉事艺祖志一统命师伐江南卑辞徐铉来称如事父严父子而两家不可何待占缓师复遣求论辩徒詹詹榻侧难容睡按劔叱何慙嫚骂如沛公创业多直谈更能用曺彬禁暴恢海一时王业定太平引养恬时泰作广义吹求致苛纎谓徐铉辱君防颂失太谦更为设若词包茅问贡拈濶论名有无诡辩逞呫諵有如爱...[书籍]
《华阳国志》是中国现存最早而又基本完整的一部地方志书,是由[东晋]著名史学家。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常璩编纂的。《华阳国志》成书于公元355年之前,记载了中国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之远古典籍、神话、传说、沿革、地理、风土及人物史事。其时...[书籍]
本書(一冊七八面四六、八○○字)分上中下三卷,與第一種「臺灣割據志」同為日人川口長孺撰。按本書所述,起自日本慶長十七年(明萬曆四十年)鄭芝龍初謁日本幕府、迄於元祿十三年(清康熙三十九年)清帝詔令鄭成功父子歸葬南安,凡記八十九年閒鄭氏四世之事。與「臺灣割據志」較,同...[书籍]
皇考從周太祖起義關西,賜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國、大司空、隋國公。薨,贈太保,謚曰桓。皇妣呂氏,以大統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於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有尼來自河東,謂皇妣曰:「此兒所從來甚異,不可於俗間處之。」尼將高祖舍於別館,躬自撫養。皇妣嘗抱高祖,忽見頭上角出,徧體...[书籍]
真臘本南海中小國,為扶南之屬。其後漸以强盛,自隋書始見于外國傳,唐宋二史並皆紀録。而朝貢不常至,故所載風土方物往往踈畧不備。元成宗元貞元年乙未,遣使招諭其國,達觀隨行。至大徳元年丁酉乃歸,首尾三年,諳悉其俗,因記所聞見為此書。凡四十則,文義頗為賅贍。惟第三...[书籍]
作者沈葆楨,字翰宇,一字幼丹;福建侯官人。初由進士,歷官至江西巡撫。清同治六年,奉旨充總理福建船政大臣。十三年,日兵侵臺,命巡視臺灣兼辦各國通商事務。初請閩撫移駐臺灣,實施南北兩路「開山撫番」;繼奏設臺北府,移駐理番同知--南路駐卑南、北路駐水沙連。他如請建明延平...[书籍]
作者沈葆楨,字翰宇,一字幼丹;福建侯官人。初由進士,歷官至江西巡撫。清同治六年,奉旨充總理福建船政大臣。十三年,日兵侵臺,命巡視臺灣兼辦各國通商事務。初請閩撫移駐臺灣,實施南北兩路「開山撫番」;繼奏設臺北府,移駐理番同知--南路駐卑南、北路駐水沙連。他如請建明延平...[书籍]
故人君之趨舍何於仁義,則萬人安樂,君伐有國。合於忠則吏不為奸,而萬民殷富。合於信則君臣[禾荅]而遠者親。合於貪戾則民人流亡,國必更王。合於狼戾則殺,不治,君失其天下,禍及子孫。」王曰:「戒哉!」〈禮義〉文王問太公曰:「以禮義為國,而不能大利其民,何也?」太公...[书籍]
本書(四冊六○一面三六○、六○○字)几二十卷,劉良璧纂輯;通稱「劉志」。良璧字省齋,湖南衡陽人。由進士,歷官福建連江、將樂、龍溪知縣,擢漳州同知。清乾隆五年,薦陞分巡臺灣道。同年十月,開始重修「府志」,至翌年五月竣事,凡八閱月而成。此時臺灣行政區劃巳有變更,自雍正...[书籍]
周南關雎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於...[书籍]
朕聞唐虞之蹟紀于典謨文武之政布在方冊所以昭垂百代啟佑後人敻乎尚矣我二祖列宗創守同道著令史官簪筆丹陛一言一動大書特書暨乎因革鉅典臣下章奏莫不綜而載之以備一朝之史今所藏實錄聖德神功大較可睹已維我皇考光宗貞皇帝聰明天縱岐嶷夙成出閣蚤近乎師儒講讀不廢乎寒暑青宮養德為日彌深閭閻之疾...[书籍]
刑罰不可弛於國,笞捶不得廢於家。時遇澆淳,用有眾寡。於是結繩啟路,盈坎疏源,輕刑明威,大禮崇敬。易曰:「天垂象,聖人則之。」觀雷電而制威刑,睹秋霜而有肅殺,懲其未犯而防其未然,平其徽纆而存乎博愛,蓋聖王不獲已而用之。古者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笮;薄刑...[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