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行(1560—1644),明末学者,字见可,号嵝山,湖南善化(今湖南望城)人,宋儒吴猎之后。早年师从岳麓书院的张元忭,教授于长沙惜阴书院,人称“嵝山先生”,以“朱熹张栻为宗”,治学严谨,与高世泰为至交,王夫之曾师从之。1644年(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吴道行不食而卒。葬于岳麓山...
—1759年),又译布那敦,喀什人,维吾尔族,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穆特之子,小和卓霍集占之兄,史称“大和卓”,发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六月,平叛大军兵分二路,一路由乌什取喀什噶尔,一路由和阗取叶尔羌。霍集占兄弟在清军大举进剿之下,弃城逃走,清...
木兴(1667年—1720年),纳西族,别名阿胃阿挥,字维新,号雪城,清朝时期丽江府土知府。木兴生而颖异,博稽群集,及长,通达政务,尤工诗字。生平广交游,常以诗字传播当时士大夫。清朝时期丽江府土知府
张起岩(1285年-1353年),字梦臣,号华峰,晚年自号华峰真逸,祖籍山东章丘(今属山东),后迁济南禹城(今山东德州禹城),高祖时由禹城迁居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世居华不注里(今山东济南黄台附近),元代延祐复科首位状元,著名政治家、史学家,...
姚文勋,字集侯,号丹枫,桐城人。贡生。有《丹枫诗集》。[人物]
安徽宣城人,字子翔。有《石轩集》、《东游草》、《东渚诗集》。[人物]
方文(1612年---1669年)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方大铉长子。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与复社、几社中人交游,以气节自励。方文之诗前期学杜,多苍老之作;...
桐城县高甸人。近现代著名女书法家。生于诗书之家。父吴康之历任宁阳、禹城、蒲台、武城等地知县,所至皆“恤民兴学,不遗余力”。有《鞠隐山庄诗集》传世。伯父吴汝纶,系民主主义教育家。曾是曾国藩的入室弟子。夫为无锡名士廉泉,号南湖。南湖夫人吴芝瑛女士,任侠...
陈三立的诗作,意境奇奥,用词精妙,直抒胸臆,继承了桐城派传统。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诗界革命的倡导者对其诗词评价甚高。梁启超说:“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南社诗...
许斌,字芷江,桐城人。有《藕滨诗集》。[人物]
次年冬,再围宋,与救宋之晋、齐、秦联军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楚军溃败。引咎自杀于归途中。
束皙(261—300),西晋学者、文学家,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博学多闻,性沉退,不慕荣利。曾作玄居释,张华见而奇之。后王戎召皙为掾,转佐著作郎。复迁尚书郎。赵王伦为相国,请为记室。皙辞疾罢归,教授门徒。卒时,元城市里为之废业。门生故人,立碑墓侧。有集$#...
李贶,字君右,号书城,潜江人。顺治戊子举人,官丹徒知县。有《含桃轩诗稿》、《百城烟水集》。[人物]
次年,遭陈(田)氏、鲍氏、栾氏、高氏联合反对,庆舍被杀,他只好奔鲁。鲁受齐责难,又奔吴,聚族居于朱方(今江苏镇江东南),前538年,楚灵王伐吴,楚令屈申破朱方,杀庆封,灭其族。
马方思,字江公,桐城人。有《寒桧轩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