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枢晚秋杂兴诗帖(一)(二)鲜于枢《晚秋杂兴诗帖》,纸本,行书,纵33.6cm,横(一)40.6cm,(二)41.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樞拜呈。薄宦常爲客,虛名
正是夔州之行促进了陆游诗歌的新变。于是历来论者均认为陆游诗风的转变是他到南郑以后才发生的。正因如此,陆游入蜀第一站的夔州诗作几乎被忽略了。细读陆游在夔州的60首诗作,可以看到其正处于诗风的渐变时期。总体上说来,陆游在夔州的诗歌创作,还...
三国时期魏《王基残碑》拓片残本隶书,12行,高110厘米,共存220字。据考证,《王基残碑》是三国时期魏国景元二年刻石。《王基残碑》拓片其波磔翻挑和扁长字形构成了曹魏隶书的时代特征,同时期的《上尊号碑》、《受禅表碑》多已残破漫漶,故《王基残碑》是可卓然鹤立于三国时期的碑刻遗存了。有的原石...
无论书法还是篆刻,都需要临摹。②选择何种书体,当视个人情况而定。⑤选择临摹对象要避免求新奇古怪的思想。自古以来,取法王羲之的不可胜数,但各自有各自的面目。临摹要求眼高手低,唯有如此,才能有所进展。遵从原貌、形神兼备,是临摹的要旨,所谓对其中精神况味的了解是从笔底自然流出的,而非举...
另外,隶书中诸如《石门颂》、《张迁碑》、《封龙山碑》等汉碑作品,更是体现了其用笔的多角度和随机性。楷、隶书提按分明,使转节奏变化大,线条的粗细明显,这些都具备了草书用笔多样性的要点。可见写好草书的关键还在于才情,这无疑是对一位书家的更高要求。点、画功夫可以左右一位书家驾驶楷、隶书...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所谓提按、顿挫、轻重、疾缓、枯润及分行布白、墨法等等都是前人在书法实践中“悟”的结果。“悟”的本质就是充分发挥联想,体自然万物之理。书法艺术的创新意识能充分体现“悟”的天资和本质。无论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还是对...
前后与左右,随机任端详。左右无参差,出手显高强。l悟出东西且东西上身后,一定要用于实际进行检验,最好的方法是定步散推。如果不中用,应找出原因。同一照,一说中年,一说老年。还有一证,即禄堂公逝后,陈微明做“孙禄堂先生传”,其中说“余承先生教诲二十余年,略知先生生平,谨为之传。”经太原...
而今,前两种先于汉字造出的字,都被卷入岁月的汪洋,惟独汉字还巍巍然活着。汉字的渊源,有始于八卦和河图洛书演进之说者,可是这些说道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认同,到战国末年,识字人普遍尊苍颉为汉字之祖师。《吕氏春秋·君守》篇就把“苍颉作书”和“后稷作稼”、“皋陶作刑”等这些开天辟地头一回做的...
成语有“势成吴越”,可以想象,那时的乌镇定是兵戈铁马。或许,正是勾践的铁骑踏平了乌镇,踏成了乌镇的青石板。恐怕当年就曾在乌镇的某座桥边浣纱吧?当那吴侬软语婉婉响起之时,一种难以名之的感动悠然而升。乌镇的孩童就是听这、唱这长大的吧?!乌镇的水也是在这吴侬软语中流淌前行的吧...
文章认为只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去考究,就会发现姚鼐的诗。姚鼐诗清拔刚劲,精深萃美;不少诗篇感情诚挚,思想深沉;还有一些诗作与其文互补,拓宽了诗的境界。文学史著作不应该把姚鼐的诗排除在诗林之外。姚鼐(1731—1815)...
王维的诗作以其山水田园诗为代表,历来是人们竞相索隐禅机的对象,事实上它们也代表了摩诘诗的最高成就。无乘及乘者,所谓智人舟。因此,王维山水田园诗歌永恒魅力之美就体现在这种心灵的契合当中。在王维的一生中,他与僧尼居士等人的交往,是后世研究者不能忽视的。...
吴琚行草《杂诗帖卷》吴琚简介│七言绝句│杂诗帖│急足帖│行书五段卷│识语并焦山题名│寿父帖│伏自帖南宋吴琚行草书法手卷赏析《杂诗帖卷》,纸本六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帖点划精意且多变化,风格生动自然,极似米芾书体,故尾纸清人曹溶题跋...
众所周知,唐宋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而唐宋诗的诗风差异历来为人们所争议,在此方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雨是无知觉的自然物说它“知时节”,是拟人手法。这一联是诗人对春雨的赞美之词,初步透露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知”、“乃”、两字活化了...
诗酒结合最鼎盛的时期,当属唐朝。唐朝自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国势强大,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此间共同回味两人之间的美好友谊,为其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并表达自己的绵绵离愁,这是唐朝大多数文人会都有的饯行之举。唐朝诗人们或感慨人生的仕途失意,怀才不遇,或悲...
我国自古就有对少年儿童进行“诗教”的传统。大家一致商定,每位同学从70首古诗词中挑选10首,制作成《古诗词意境图》画册。实践证明,《古诗词意境图》的制作,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诱发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相继成立了“古诗词意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