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焚书
南北朝最突出的成绩是楷书,主要见于墓志碑刻当中。南朝墓志《爨龙颜碑》、《刘怀民墓志》、《肖胆碑》等,方圆并济,已在碑体书中露出楷书灵秀之风。北朝书法风范,同时显著于大批造像、碑刻与墓志当中,其面目之丰富,似又重复汉碑之辉煌。书体柔和多味,飘...
法书又称法帖,指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的诗句。
可以说,青年时代这种咄咄逼人的进取勇气,也正是董其昌日后书艺大进的巨大动力。董其昌对此毫不在意,相反,如获至宝的激动竟使他夜不能寐。这么一个人出现在董其昌的面前,是为大幸。这一年,董其昌四十三岁,已是他踏入仕途的第十个年头。这个时期的董其昌不遗余力地搜集王羲之、米芾等诸多...
但康氏的行书中,却透露着浓厚的篆书气息,康氏的书论名著《广艺舟双楫》也有不少关于篆书的精辟论述。显然,康氏对篆书不仅十分重视,而且有独到心得。研究康氏的篆学理论,对当今书坛是会有很多有益的启示的。关于...
正因如此《源氏物语》中的男主人公光源氏与《红楼梦》中的男主人公贾宝玉,在人物塑造的多个层面上,就具有了相当的可比性。后者则是采用了反语的形式,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光源氏几乎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男人形象,他符合了作者紫氏部一切的审美观念与理想。光...
“唇”又见于上博《容成氏》简52,形作。由郑注可知“唇”用为“臀”,古已有之,今出土简文亦为明证。囊中之物,不更及外人,故不利宾。唐石经作“包”,孔疏作“庖”。帛书本作“枹”,“枹”与“苞”同。1其右所从实为“畔”字。同学何有祖《读上博简《容成氏》偶得》疑“唇...
清代初期书法自明末以来,董其昌的书法被认为是二王嫡派,多受推崇。但王铎在书法史上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清代中期书法康熙帝崇尚董其昌,乾隆帝推举赵孟,本来是件好事。而这种诠释又成为馆阁体的主要依托。所谓“馆阁体”,是指端正匀整的小楷,应用于科举时的考卷...
当时秦国通用的文字书体有八种之多,秦始皇下令“书同文”,要求在全国使用统一的文字。秦始皇把小篆定为标准字体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李斯也因此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留下了姓名的书法家。到了汉代,隶书取代了小篆,上升为主要通行字体。而王羲...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究其楷书特点,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其楷#$...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钟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除了极小部分是钟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管锥编》里,在在都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这大量的中...
■黄庭坚《范滂传》(局部)■王世国(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年近花甲的书法家黄庭坚受蔡京等人迫害,被除名,羁管宜州。通判余若著敬佩黄庭坚,照顾其生活,认为他就像汉代受党锢之祸的范滂等贤臣,请求他书写《后汉书》中的《范滂传》。因为中国#$...
从敦煌出土的东汉书简看,今草体制已在民间流行,张芝幼时很可能受其滋养。张芝天才纵逸,学问渊博,其书艺成就与他的才学有关,但也是他勤奋所致。罗、赵是罗晖、赵袭,为张芝同时人,也以草书名重关西。他对后世影响极大,是我国书法史上被誉为“草圣”的第十人。这...
自书诗卷(局部)赵孟坚书赵孟坚,生于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卒年不详。赵孟坚虽出生皇族,也曾中进士,但他的仕途并不得意,只做过几任小官,还遭言官所攻,从此绝意仕宦,以书画自娱。赵孟坚的书法,一方面受苏轼、米芾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又一心向往魏晋...
元代书法元代对书法的重视不亚于前代,书法得到一定的发展。据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记载,元代书法家达300余人,其中以赵孟□、鲜于枢、康里□□等成就最为突出。因此,赵孟□、鲜于枢被称为元代书坛的“巨擘”。著名书法家还有邓文原,在大德至...
北魏书法,远则继承秦篆、汉隶,近则继承曹魏的《上尊号表》和《受禅表》,以及孙吴的《天发神谶碑》。北齐、北周的碑刻也属于北碑的领域,但它们的书法已显然与北魏不同。它的字体已有南朝楷书的影响,转折处不方而圆,减少了北魏书法刚劲的气氛。北周政权只维持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