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宪,号野韵,马来西亚吉隆坡人,专业化学师、沥青纸品工艺顾问,毕业于南洋大学化学系。其善于古琴、琵琶演奏,有“琵琶仙”之称。琴艺乃自学而成,后又从学于李禹贤。著有《韵的寻求-吉隆坡华乐运动四十年》。其致力于对《普安咒》的深入研究和探讨,能弹多个版本。在马来西亚华乐...
詹静秋与其兄澄秋都师从王心葵习琴。她继承了王心葵精于“吟、猱、进、复”取音清澈圆滑的特点,含蓄性与概括性大,重内在而不务外表之华丽。詹静秋的儿女均继承家学。长子袁树筠(名文蔚)、次子袁树蘅(名未央)为詹澄秋的著名弟子,亦为名家。
杨新伦,字克定,号振玉斋主人,广东番禺鸦湖乡人,原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广州精武体育会名誉会长,我国著名的古琴艺术家、武术家,岭南派古琴一代宗师。后拜郑健候为师,习《乌夜啼》、《碧涧流泉》、《怀古》、《鸥鹭忘机》、《玉树临风》等岭南派琴曲,深得岭南派古琴真传。1960年...
以此因缘,翁瘦苍得以师从吴景略学琴。后吴景略移居上海,常熟琴事,由张骥一主持。因养家之需,翁瘦苍于弹琴书画之外,曾任小学国文、美术教师和政府文职人员。后常熟成立国画组,翁瘦苍辞去教职,往国画组工作。他较好地继承了吴景略早期的风格,琴风萧疏淡雅,清新隽永,指力刚劲,...
“三分损益法”,是迄今所知中国古代最早制定的科学产生音律的方法。
王鲁宾字燕卿,受学于王雩门,经康有为介绍,到南京高等师范教琴。他善于吸收时曲编之入琴,所传十四曲经弟子徐卓、邵森编印为《梅庵琴谱》。
孙于涵,台湾现代梅庵派女琴家,师从孙毓芹,长期生活于宁静田园之中,抚弦弄操,一切皆顺自然。她亦好斫琴,曾斫琴数张,并曾修复明代古琴。
僧知白,北宋琴家,是慧日大师夷中的著名弟子。知白的琴艺精湛,欧阳修曾写诗赞美他:“岂知山高水深意,久已写此朱丝弦。”知白得到了夷中的真传,被认为是能继承夷中的衣钵。欧阳修的诗中曾写:“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失其传。夷中未识不得见,岂谓今逢知白弹。遗音仿佛尚可爱,...
朱默涵,辽宁大连人,现代泛川派女琴家。朱默涵于公元1980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古琴专业,师从川派顾梅羹,是中国第一位古琴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沈阳音乐学院《乐府新声》编辑部编辑、古琴专业副教授,中国琴会理事,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辽宁古琴研究会秘...
荣鸿曾历任香港大学群芳中国音乐讲座教授、兼任美国匹兹堡大学音乐教授、香港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哈佛大学音乐学博士,是香港的著名学者。荣鸿曾之古琴,师承泛川琴家蔡德允。他认为古琴音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光辉的价值,故对古琴的发...
沈兴顺,香港人,现代琴家,师从泛川派蔡德允。他长期致力于古琴收藏和琴器研究,有《古代琴器概说》等琴著。《古琴荟珍》CD中收录了他的琴曲《慨古引》、《修禊吟》。
陈成渤,杭州人,现代浙派琴家,师从徐匡华、龚一,公元2002年创办杭州太音琴社,传授琴艺,为中国琴会理事,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兼培训中心副主任。
郭立仙在开封演出《三上关》,轰动全城,名声大振。1956年,界首新生曲剧团上调阜阳专区,名为“阜阳专区曲剧团”。郭立仙热爱曲剧艺术,在曲剧舞台辛勤耕耘六十年,她毕生献身曲剧事业,积劳成疾,于2002年元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郭立仙为曲剧的改革、发展、传承作出了突...
2月19日下午2时,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上海越剧院名誉院长袁雪芬在上海病逝,享年89岁。而袁雪芬从踏入演艺圈后,始终保持高尚的人格。对于追求名利的演员来说,这可是梦寐以求的事。袁雪芬20岁那年,已经是一个名震江南的越剧名角。”这“三不”,其实是一名演员保持自己高尚人格的挡箭牌,在实行过程...
因此,1985年、1989年他在台湾先后获“薪传奖”和当选“国宝级民族艺师”。孙毓芹去世后,在其学生的努力,和台湾艺术学院民族音乐系系主任吴瑞泉及该校校长凌嵩郎的支持下,成立了“民族艺师孙毓芹先生古琴纪念室”,陈列了孙毓芹平的字画、书籍、录音资料、古琴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