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较为悠久,形制与筝近似,音色圆润宽厚,可用于合奏或为戏曲伴奏。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百科]
藏族拉弦乐器,形制与二胡相近,流行于拉萨、日喀则、江孜及西藏广大村镇,多用于伴奏藏族古典歌舞“囊玛”和民间歌舞“堆谐”,现在多用于藏戏伴奏。[百科]
绳技,中国古老杂技的一种。俗称走索。中国的绳技,由西域传入。天竺国人舍利,不但是魔术祖师,而且还是绳技的祖师爷。在《晋书·乐志》里,便有舍利玩绳技的记载。记载说:“后汉天子受朝贺,舍利从西来,戏于殿前,以两大绳两柱头,相去数丈,两倡女对舞,行于绳上,相逢切...[百科]
《黄鹤楼》为中国传统相声作品,取材自同名京剧,也是传统相声腿子活作品。戏曲史料记载,豫西名家王二顺演出此剧亦颇具特色,但并未留下音像资料。当前豫东名家李国范、沙河名家刘法印等都留下了录音或录像,并创下了一些绝活,如椅子功、翎子功、咬牙功等等,成为他们的代表剧目,也...[百科]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百科]
我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传统艺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等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乡...[百科]
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各地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分为东西两路。2006年5月2...[百科]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拔河这项活动,不过在那时不叫拔河,而称为“钩强”或“牵钩”,后演变为荆楚一带民间流行的“施钩之戏”。现代,有很多所小学,中学的老师们课间会安排同学们进行这项体育活动,此项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团结能力,提高孩子们的团结意识。[百科]
跳棋是一项老少皆宜、流传广泛的益智型棋类游戏。[百科]
1935年4月18日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1938年春节前,随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1941年夏初,在汇泉楼演出时因竺素娥生病,她毛遂自荐救场成功,由此当上了头肩。1945年1月29日,袁雪芬、范瑞娟在九星大戏院首次演出《梁祝哀史》,1953年10...[百科]
使鹅相斗的博戏。《新唐书·宦官传下·田令孜》:“帝冲騃,喜鬭鹅走马,数幸六王宅、兴庆池与诸王鬭鹅,一鹅至五十万钱。”明沈德符《野获编·技艺·斗物》:“至若鬭鹅,则见晋桓灵宝传及唐僖宗好鬭鹅,一鹅至直钱五十万。”[百科]
音色清脆悦耳,主要用于歌舞和藏戏伴奏。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百科]
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唐代称横吹,是没有笛膜的。唐代只有箫管上才有膜,宋元以后这膜就移至横笛上,而箫管就不再贴膜了,如今只有朝鲜箫才贴膜。[百科]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绳、跳猴皮筋,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约流行在20世纪50至90年代。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两组比赛,边跳边唱非常有趣。先由俩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长,其他人轮流跳,按规...[百科]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其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主弦)、扬琴、...[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