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著作。二十一卷。明·王绍隆传,清·潘楫增注。初刊于1652年。潘氏取崔嘉彦《四言举要》(明·李言闻删补改订本)予以注释。注文多据《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以及张洁古、刘完素、朱丹溪、李东垣等诸家学说[书籍]
本书仿效吴恕《伤寒活人指掌图》之体例,歌赋与论述相结合。卷一病机赋、经络总抄及龚云林“药性歌”;卷二-七内科杂病;卷八为五官、外科病证;卷九妇人科;卷十小儿科病证。每证先列歌括,次载阐论,再记脉法,并附成方,颇多可取之处。[书籍]
昔韩昌黎见北平马公叹曰:犹高山深林,钜谷龙虎,变化不测,杰魁人也,自余始识。沈丈奉江先生,瞻其岸然道貌,窃有味乎韩子之言。继又得见先生介弟葆三先生,葆三先生以名孝廉覃精内典,广长说法,得未曾有。因得读《棣萼集》,先生昆季唱和之作也,谢家嗣响,心仪者久之。[书籍]
九月曰,清河羊山之战,虏见我军奋勇追之,即退遁。追者归,辄随之。有军士数人谋曰:“此有沟可伏兵,汝等牵我数人之马归。我辈伏之渠。彼蹑尔后,伺其至,伏起射之。[书籍]
《四圣心源》十卷,书中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等医中四圣之学融会贯通,分别从天人、六气、脉法、劳伤、杂病、七窍、疮疡、妇人等方面阐发四圣蕴义,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也是中医学子学习四大经典的入门捷径。[书籍]
伤寒论类方清·徐灵胎公元1759年清代流传下来的一本医书,4卷,成书于1759年。是书将伤寒论113方分为桂枝汤类方、麻黄汤类方、柴胡汤类似方、承气汤类方、四逆汤类方、杂方等十二个类方。各类有主方,各方中列述有关汤方证治各条文。如此以方类证,对后世《伤寒论》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书籍]
允为医林之准的。奈古籍久湮。世传多误。由是解者臆度。读者狐疑。难经晦而灵素不彰。灵素不彰而医道或几乎息矣。余向至吴门。访求医学。遇歙友金子。赠古本难经。读之则纲举目张。脉通络贯。视世传之错谬。不啻拨云雾而睹霄汉矣。乃遍考诸家。逐一校对。无如此卷之经...[书籍]
正经人所共知,奇经医所易忽,故特评其病源治法,并参考诸家之说,荟粹成编。其原委精详,经纬贯彻,洵辨脉者所不可废。又创为气口九道脉图,畅发内经之旨,而详其诊法,尤能阐前人未泄之秘。考明初滑寿尝撰《十四经发挥》一卷,於十二经外,益以督、任二脉,旧附刊薛己《医案...[书籍]
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谓“易经、神农本草、黄帝内经是也”。中华圣域,九州杏苑,弘仁济世,泽及黎苦,从此有万卷典籍,千古流传。《女科经纶》为清代医学家肖埙编撰,肖埙,字赓六,号慎斋,槜李人,约生活于清顺治至康熙年间,生平事迹不详。据《女科经纶·自序》,知其撰有...[书籍]
故医者治病,最古不事分科,盖病理医理,其道一贯,适于此者合于彼,初不必为厘然之此疆彼界也,自后以病变之多时有增,治法之出代有加,一人之心思才力,未足以尽其奥也,故特分科以治之。妇科也,以其有经带胎产之异;儿科也,以其无问诊脉诊之难。[书籍]
共收其评论文章九十九篇。上卷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则治法、书论(并各科)、古今。[书籍]
将经邵氏治愈的病家所留存方案200余则,予以分门别类整理大致分为风暑温热病、虚劳病、内科杂病、妇产科病治案。作者擅治温暑湿热及妇科病证,案语简明。[书籍]
全书以论为主,以证论方,论方数十首。所论方剂均系名方,引经据典,简明扼要,如“湿症之所以忌清润也。治之之法,宜三仁汤,用杏、蔻、朴、夏等先开上焦肺气。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用滑石、通草等分利下焦,此治湿之正方也。”每个病症之后详述其治法,并列其方药,加以阐释,使人一目了然。...[书籍]
分为六种、八卷:第一种,《一览延龄》一卷。黄氏认为:“凡人以摄生为第一。”若“人不自爱,沦于天札,不能延年立命,实为可惜”。故在“一览延龄”中辑录了历代养生名篇,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力主晚婚以保养肾精,提倡健康婚姻,以期胎儿先天充沛。②倡导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反...[书籍]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