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引义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二尚书集传纂疏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尚书集传纂疏六卷元陈栎撰栎字夀翁号定宇休宁人宋亡之后隐居三十八年至延祐甲寅年六十三复出应试中浙江乡试以病不及防试越二年上书干执政不报遂终于家年八十有三事迹具元史儒学传董鼎...[书籍]
本书为汉杨雄所著,全书尊圣人,谈王道,传播儒家思想。法言是杨雄(公元前五三年公元一八年)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之一。汉书杨雄传载其自序去云:“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惑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书籍]
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班固撰写了《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书籍]
好古堂书目姚之骃序序自柱下盛文史,而后代侈言藏书,秘阁而外,若车、若库、若架、若仓,不知几千万卷也。然人之于书多藏者,未必善读;虽有十行俱下之目,而政事倥偬,酬应纷如,彼别架迭窗者,徒侍束修半而已,故侈言藏书者名也。若予世父首源先生则不然,先生首束...[书籍]
隋书八十五卷,包括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公元六二一年(唐武德四年),令狐德棻建议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各朝史。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着手编撰,但历时数年,没有成书。六二九年(贞观三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徵「纪知其务」,並主编隋书。参加隋书...[书籍]
弘道书序圣人之道着在六经七十子传之汉唐先儒继之以实学裁成英俊各适于用长久治安也天纵圣哲千龄百纪不易觏古今人才计之大都非狂则狷者多不以中道损益任其所偏则流放无底而材不达矣故一归于学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是也所处不过饮食男女之闲所习不过兵农礼乐之事非有高远绝伦杳渺难知之微妙也使狂者...[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三诗传诗説驳义诗类提要【臣】等谨案诗传诗説驳义五卷国朝毛竒龄撰明嘉靖中鄞人丰坊作鲁诗世学一书往往自出新义得解于旧注之外恐其説之不信遂托言家有鲁诗为其逺祖稷所传一为子贡诗传一为申培诗説并列所作世学中厥后郭子章传刻二书自...[书籍]
义熙中,蜀贼谯纵初平,皇考迁扬武将军、安固汶山二郡太守,善于绥抚。元嘉初,徙为武烈将军、济南太守。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乙旃眷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书籍]
《三侠五义》讲述了北宋仁宗年间,包公赴任定远县、执掌开封府,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同时穿插了大量侠客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书籍]
《续小五义》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续书之一,又名《忠烈续小五义传》、《三续忠烈侠义传》。最早可见光绪十七(1891)辛卯年北京文光楼刊本。一百廿四回。不题署名。其首创者为清代石玉昆的弟子们众手始成。最早可见光绪十七年(1891)北京文光楼刻本,不题...[书籍]
四书释地清阎若璩四书释地一卷,释地续一卷,释地又续二卷,释地三续三卷,国朝阎若璩撰。若璩字百诗,太原人,流寓淮安,因为山阳人。康熙己未以监生荐举博学鸿词,若璩因解四书者昧于地理,往往致乖经义,遂撰释地一卷,凡五十七条;复摭所未尽为释地续一卷,因牵连...[书籍]
《三侠五义》作者(清)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经典之作;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是侠义派小说的代表之作。由于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一...[书籍]
《三侠五义》,作者清代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经典之作;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是侠义派小说的代表之作。由于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一...[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五春秋宗朱辨义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案春秋宗朱辨义十二卷国朝张自超撰自超字彞叹髙淳人康熙癸未进士是书大意本朱子据事直书之防不为?深阻晦之説惟就经文前后防观以求其义不可知者则阙之篇首总论二十条颇得比事属词之防其中如单伯逆王...[书籍]
五行大义简介《五行大义》五卷。隋萧吉撰。案隋书本传。载其著述之目。而独不及此书。魏郑公偶未之见耳。唐宋艺文志。亦不著录。岂早逸于彼欤。书中所论。皆阴阳五行之事。不过汉儒余论。然其文章醇古。非复唐以下所能为。而其所援证。往往有佚亡之书...[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