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尚书通论辑本礼记通论辑本清姚际恒一、古文尚书通论辑本二、礼记通论辑本古文尚书通论辑本总论某之攻伪古文也,直搜根柢而略于文辞,然其句字诚有显然易见者,篇中不暇枚举,特统论于此。此等字法固多起伏氏书,然取伏书读之,无论易解难...[书籍]
《通玄真经》即《文子》。唐玄宗崇道,於天宝元年(742)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称其书为《通玄真经》。刘向《七略》存《文子》九篇,《汉书。艺文志》录九卷。梁阮孝绪《七录》作十卷,《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为十二卷。过去历来被认作伪书。1973年,河北定...[书籍]
《三命通会》分十二卷,不署撰人姓名,卷首只题育吾山人。据查《明史·艺文志》所列书目载有万民育《三命会通》十二卷,和《三命通会》的卷数一样,只是“通会”和“会通”有所不同。按照《星学大成》作者万民英,字育吾推测,很可能和育吾山人就是同一个人了...[书籍]
史通会要(明)陆深撰●史通会要上○建置第一史者国家之典法也自君王善恶功过与其百事之废置可以垂劝戒示后世者皆得直书而不隠故自前世有国者莫不以史职为重史之建官其来尚矣昔黄帝之世仓颉沮诵实居其职夏则终古商则髙势孔甲尹逸皆其选也周官大备则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而记言记...[书籍]
《白虎通义》,又省称《白虎通》,东汉班固撰。清代乾隆年间编辑《四库全书》将这部书收入子部杂家类。汉代在统一天下后,废除秦代的书禁,广开献书之路,设立五经博士,经学由此繁荣,成为汉代典章制度的重要依据及统治思想的重要来源。但经学由于文字和师承的不同形成了今文和古文之...[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一啓蒙意见易类提要【臣】等谨案啓蒙意见四卷明韩邦竒撰邦竒字汝节朝邑人正徳戊辰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諡恭简事迹具见明史本传中是编因朱子易学启蒙而阐明其説一卷曰本图书二卷曰原卦画皆推演邵氏之学详为图解三卷曰明蓍防亦发明古法而附论近世后二变不挂之误...[书籍]
他的代表作《文史通义》和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文史通义》是章学诚对史学贡献最大的著作。他35岁开始撰写此书,并立下要"成一家之言"的宏伟目标。此书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其中《浙东学术》一篇,成于逝世前一年。可见该书撰述几乎历30...[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通鉴问疑宋刘羲仲撰四库全书史部十五通鉴问疑提要通鉴问疑一卷宋刘羲仲撰羲仲□州人秘书丞恕之长子宋史附见恕传末但称恕死后七年通鉴成追録其劳官其子羲仲(案宋史原本作义仲癸辛杂识亦作义仲均传写之误今改正)为郊社斋郎其始末则未详也史称司马光编次资...[书籍]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史学家王夫之晚年的历史评论性著作。王夫之1619—1692,字西农,号姜斋,又因晚年长期居于湘西蒸左石船山,故称船山,湖南衡阳人。王夫之自幼从学于父兄,聪敏好学,博览群书,十四岁即考入衡阳县学,成为秀才,但继续科举仕进的梦想在农民大起义的...[书籍]
马氏文通目录马氏文通1目录1文通序5后序6上册付印题记7例言8正名卷之一9字类9句读13字类及句读示例18实字卷之二19名字二之一19公名、本名19群名、通名20通名假借20名字辨音21名字诸式24代字二之二27代字总论27指名代字二之三29接读代字二之四48询问代字二之五...[书籍]
他的著作很多,最重要的便是《文史通义》,实际上应该包括《校雠通义》和《方志略例》。主要的内容在讨论史学、辞章、整理图书文献的方法及怎样撰写成功的地方史。因为本书所讨论的多是学术方面的原理和方法,很难把他用通俗的文字,做浅近的介绍。写的方式,既不是选几篇代表...[书籍]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我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的。“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书籍]
氏族略一○氏族略一(臣)等谨按郑志氏族畧以二类叙得姓受氏之原附以四声缀以总论旁罗古今綦辨且博虽炫多闻而广附会在所不免然伊古姓氏巳备见于此矣恭惟我国家肇兴东土受姓自天帝统既尊皇支益衍谨志国姓于卷首以昭亿万年之鸿业至国初时攀龙附凤之众奔走后先或旧属编氓或举族内附首编满洲八其次列蒙古八...[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八四书通防目録四书类巻一天天地命性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仁义仁知礼义知仁礼知仁勇卷二徳道徳中中和中庸敬【附恭附戒惧慎独】一诚心身志【附志气】意思情【附性情】耻乐好恶刚勇道孝弟【又见人伦】忠恕恕忠信圣卷三气气质才【类附才】鬼神【徳附】礼乐乐礼制权人人品道统尧舜禹...[书籍]
應劭風俗通義,隋書經籍志入之雜家,前人評論,大都譏其不純,儕之俗儒;後進循聲,莫能原察。閒嘗繙{夗巾}其書,知其立言之宗旨,取在辯風正俗,觀微察隱,於時流風軌,鄉賢行誼,皆著為月旦,樹之風聲,於隱惡揚善之中,寓責備求全之義;故其考文議禮,率左右采獲,期於至當,而不暖姝於一先...[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