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夢瑣言》,唐五代筆記小說集,爾雨堂叢書本。宋代孫光憲撰,原帙三十卷,今本僅存二十卷。《北夢瑣言》記載唐武宗迄五代十國的史事,包含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與政治史實,爲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貴材料。前16卷記唐,後4卷記五代,可補正史之不足。《太平廣記》多摘錄此書,引文達...[书籍]
本書(一冊一一三面六七、八○○字)分八卷,無錫丁紹儀撰。據「自序」,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秋渡臺,嘗佐臺灣道仝卜年幕。在臺勾留八閱月,凡臺事之堪資談助者,輒筆識之,並附所見,便成此書。每卷分二目,按序為建制、疆域、糧課、稅餉、學校、習尚、營制、屯隘、海防、物產、番...[书籍]
本書(一冊一一三面六七、八○○字)分八卷,無錫丁紹儀撰。據「自序」,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秋渡臺,嘗佐臺灣道仝卜年幕。在臺勾留八閱月,凡臺事之堪資談助者,輒筆識之,並附所見,便成此書。每卷分二目,按序為建制、疆域、糧課、稅餉、學校、習尚、營制、屯隘、海防、物產、番...[书籍]
本書(一冊八三面四九、八○○字)分四卷,孫元衡撰。元衡字湘南,安徽桐城貢生。清康熙四十四年,歷官至臺灣同知;嘗數攝諸羅篆,並署府符。至四十七年,陞東昌知府去。本書係一詩集,為來臺之作;因臺有赤嵌城,取以名集。詩凡三百六十篇,自乙酉(康熙四十四年)至戊子(四十七年)...[书籍]
本書(一冊八三面四九、八○○字)分四卷,孫元衡撰。元衡字湘南,安徽桐城貢生。清康熙四十四年,歷官至臺灣同知;嘗數攝諸羅篆,並署府符。至四十七年,陞東昌知府去。本書係一詩集,為來臺之作;因臺有赤嵌城,取以名集。詩凡三百六十篇,自乙酉(康熙四十四年)至戊子(四十七年)...[书籍]
周子全書序--------------------------------------------------------------------------------孔孟而後,千有餘年,聖人之道不傳。道非不傳也,以無傳道之人耳。漢四百年得一董子,唐三百年得一韓子,皆不足與傳斯道。至宋周子出,而始續其統,後世無異詞焉。顧當時知其人、知其學者實罕,惟...[书籍]
是書,記洛中園圃,自富弼以下,凡十九所。格非自跋云“天下之治亂候于洛陽之盛衰。洛陽之盛衰候于園圃之興廢。”葢追思當時賢佐名卿“勲業隆盛,能享其樂,”非徒誇臺榭池館之美也。《書錄解題》、郡齋《讀書志》俱載李格非撰,惟毛晉《津逮祕書》題曰“華州李廌”。...[书籍]
其以筆記條列方式,考據包括史記至明史等二十四史,(其時舊唐書及舊五代史尚未列入正史,故稱二十二史)計三十六卷,補遺一卷。內容主要就史書的編撰編撰過程、時間,史料來源、真偽)、體例(異同優劣)加以考據,兼論政事、制度、人物之優劣臧否。[书籍]
仁宗時擢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未幾,命為兵部尚書。修太宗實錄,為總裁之一。宣宗即位,修仁宗實錄,仍充總裁。英宗登極,為內閣輔臣「三楊」之一。傳見明史卷一四八。此書乃自錄其成祖、仁宗、宣宗三朝面承詔旨以及奏對之語,成于正統七年。[书籍]
本書(一冊九二面五五、二○○字)分上下兩卷,王松撰。松字友竹,又字寄生,號滄海遺民;新竹人,祖籍福建晉江。既長,奇氣虎虎、狂志嘐嘐,以詩酒自豪。當屆而立之年,正值乙未(清光緒二十一年)割臺之痛;嘗攜眷趣返故里。事定,重渡臺灣,託一廛以居,名曰「如此江山樓」。平居青鞋布襪,...[书籍]
本書(一冊一○二面六一、二○○字)凡十卷,朱仕玠撰。士玠字璧峰,號筠園;福建邵武建寧人。生於清康熙末年,與弟仕琇分以詩、古文名於世。年踰四十,始以例官德化教諭;乾隆二十八年,移鳳山。鳳山西南海中有小琉球嶼,因將赴任途中及在臺聞見以及郡邑志所載山川風土、昆蟲草木與內地殊異者...[书籍]
金埴是詞曲家洪昇、孔尚任的好友,書中談論長生殿、桃花扇的占了很多篇幅。同時,還記載了作者與他們的唱和之作。為研究清代文學提供了珍貴資料。不下帶編是一部未完稿,當是晚年之作。謝國楨先生藏有此書的手稿本,這次標點整理,就用的是這個本子。原稿紙已十分黃脆,不少處被蠹蟲咬...[书籍]
尚書大傳曰:「丕天之大律。」注云:「奉天之大法。」法亦律也,故謂之為律。昔者,聖人制作謂之為經,傳師所說則謂之為傳,此則丘明、子夏於春秋、禮經作傳是也。近代以來,兼經注而明之則謂之為義疏。疏之為字,本以疏闊、疏遠立名。又,廣雅云:「疏者,識也。」案疏訓識,則書疏記...[书籍]
本書(二冊二○○面一二○、○○○字)分上下兩卷,唐贊袞撰。贊袞字韡之,湖南善化人。前閱歷不詳;清光緒十七年,調署臺澎道,旋補臺南府;迄二十一年正月,去任。是書作於十七年,卷上分建置(疆域附)、通商、洋務、田賦、鹽政、籌餉、刑政、政事、水利等九目,卷下分文教、防務(...[书籍]
本書(一冊七○面四二、○○○字)包括兩種詩集:一曰「如此江山樓詩存」、一曰「四香樓少作附存」,合稱今名。作者王松,其事略已詳第三四種「臺陽詩話」篇。所著「如此江山樓詩存」,初題「如此江山樓焚餘稿」,刪訂於割臺後之翌年;後續有補充,以「五十初度」為殿,共得一百二十八首。所詠...[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