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末至元初时期名臣、理学家、医学家。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昭文馆大学士等职,累赠太师、魏国公,谥号文正。他的“流注八穴”、“补泻在于手指”、“莫如用针”、“气至沉紧”等针灸学说,对后世针灸医家颇有影响,对针灸学的发展有...
孔志约:经学家孔颖达之子、孔子的第33世孙。唐代医学家兼官吏。尝任礼部郎中兼太子洗马、弘文馆大学士之职。唐显庆四年(659年),奉敕与苏敬等人共同修纂《新修本草》,孔氏为本书写序。尚著有《本草音义》二十卷,未见行世。唐代医学家兼官吏...
郭钦光(1896~1919),原名郭书鹏,字步程,。父诗祝,母陈氏,妻陈氏,姐兄各一。他聪慧机灵,能说会海南省文昌市龙马乡尾搪村人道,为父兄所宠爱,靠父和兄的勤劳耕种,省穿俭用支持其入学读书,启蒙于家乡农村私塾,后随当教师的舅父陈宜得读书,12...
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医学家。沈周出身富裕的书香绘画世家,少时师从陈宽学习诗文,青年时期师从伯父沈贞,还有刘珏、杜琼、赵同鲁等学习绘画。其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从未应科举征聘...
孙静,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主任医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940)拜中#$...
1905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在校潜心研读兵书,成绩优良,毕业后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时与好友林文、林觉民同住东京“田野庐”,人称“三林”,尹民最小为“小林”。林尹民自叹读医非其素志,“大丈夫生于此时当以铁骑五...
孙放,东晋学者,孙放有子孙秉,孙秉子孙康,家贫,夜读无烛,乃出庭坐于雪地映雪读书,后来成了大学者,官至御史大夫,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成为世人发愤读书的典范和楷模。孙康后人因此以“映雪”为堂号,孙康为孙氏映雪堂始祖。东晋学$#...
杨默,男,博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重点实验室主任。最后学历:1997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杨默,男,博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重点实验室主任。最后学历:1997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左焕琮,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院长,教授、博士导师、主任医师,原籍湖南湘阴,系清末重臣左宗棠四代孙,左景鉴之子,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所脑神经疾病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院长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唐相宋璟后人,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南宋著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
朱震亨(1281~1358年),男,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朱震亨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他...
吴葆桢(1929-1992.3),安徽歙县人,1950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55年毕业。1978年赴美进修,曾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访问学习7个月,在马里兰州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任客座科学家两年。吴葆桢自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即一直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