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现今仍是满族人民集居的地方。而历史上,他们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佛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
满族风俗祭奠第二天,中午开始“祭奠”。亲朋好友得信前来,要献上“帐子”和礼钱。满族死人,不写“殃榜”,这点与汉族不同。所谓“殃榜”,就是在一张白纸上写明某人某日某时“含殓”,某年某月某日为死者生日,某月某日某时辰为“四熬日”,某月某日某时辰为“避忌日”,告知亲友,...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满族先民自古就在这片广袤、美丽而神奇的沃土上繁衍生息。满族说部是满族及其先民口耳相传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长篇说唱艺术,满语称“乌勒本”(ulabun),汉译为传或传记。其形式与内涵迥异于听讲普...
余清福改用小嗓细音行腔唱戏曲,人们称为小腔戏,属皮黄腔系剧种。清同治至光绪年间,小腔戏相继传入沙县、永安、大田、明溪等县,这时期是小腔戏发展最为旺盛时期。尤溪、永安、大田等县组建小腔戏班共20~30个。辛亥革命后,京剧进入福建,小腔戏班...
清代满族人严格固定在佐领之下。
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产生的标志,文字是人们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包括了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而满族也是我国拥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之一。满族人最初是没有文字的,满语来源于古代女真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典型的黏着语。被称之为“有圈点的...
好客的满族人往往叫妇女出来敬酒,使客人一醉方休。满族过去议亲,媒人必须到女家连续去三次,女家方肯表态,以示“好事多磨”、“贵人难求”。满族在孩子满月之后,择日为孩子起名。孩子周岁生日时,举行“抓周”仪式,家人欢宴畅饮。回娘家改锁时,婆家要送两头猪,...
据清史有关记载:“乾隆八年奏定:筵燕各顶舞各色,莽势总名庆隆舞,内分大小马护为扬烈舞……大臣起舞上寿为喜起舞”。它说明,庆隆舞是满清贵族进关后,把满族民间舞莽势化为宫廷乐舞的一种新的样式。庆隆舞是在丰收年景和庆祝大典中进行的一种场面性舞蹈,是清朝宫廷舞蹈中...
打画墨儿正月十五元宵节,满族人家流行一种往亲族脸上抹黑的风俗,称之为“打画墨儿”。打画墨儿这一做法,起先是满族对错误者的一种惩罚,一个人若是违背了族规,就用锅底灰抹黑了脸,叫他到大街示众,表示他已没脸见人了。后来打画墨儿就成为平安、吉祥的象征。笊篱姑姑舞,深刻地描...
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入关以后,满族旗袍已在中国妇女中通用。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马褂是满族骑射时穿着的一种褂子,后成为日常罩于...
满族音乐是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始创于满族的子弟书、八角鼓,后来发展成为流行于北方的曲艺品种“清音子弟书”和“八角鼓说唱”。宗教音乐主要指满族萨满祭祀活动中的音乐。过去在祭天、祭祖、还愿、庆丰收等各种仪式活动时,举行烧香跳神歌舞。而现在...
桦皮篓,源自满族渔猎生活中的实用工具,后演变为体育器械,成为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本文深入探讨了桦皮篓的起源、发展、比赛规则与技巧,以及其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文章强调,桦皮篓不仅是一场力量的较量,更是满族文化的体现。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满族传统体育文...
竹笛练习曲《满江红》
11月24日是农历的十月十三,瓦房店市三台满族民间艺术团在三台满族自治乡举办了一场“满族颁金节”380周年联欢会,重现了当年的满族文化。“满族颁金节”是满族人的“族庆”之日。这一天是满族的命名纪念日,是全族性的节日。每年这一天,全国...
满族服饰文化是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服饰的形成、发展、变迁和再生为中国民族服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际的范例。本论文是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首次对满族服饰做一历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