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卜商讀書畢,見孔子。孔子問焉,何爲於書。商曰,書之論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離離如參辰之錯行,商所受于夫子者,志之於心,弗敢忘也”这段文字见于《尚书·大传》,并收入《艺文类聚》卷五五《杂文部·读书》,与史籍相较,帖中个别字有出入。卜商是孔子弟
《天發神讖碑》以隸書筆法寫篆,起筆處極方且重,轉折處外方內圓,下垂處中鋒收筆呈懸針狀,棱角分明的字形顯示了威嚴厚重的力量,為歷代書家所稱道。清翁方綱云:『吳《天璽紀功碑》,弇州所謂挑拔平硬者,信有之。然實是篆書,謂八分者,未必然也。』張叔未云:『吳《天璽紀...
臣等謹案絜齭毛詩經筵講義宋袁燮撰燮字和叔慶元府鄞縣人絜齭其自號也登適士第調江隂尉歴官寳文閣直寃士諡正玦事蹟詳具宋史本傳燮素尚名節寃有體用嘉猷讜論無不卓然可紀所著文集巳經散佚今從永樂大典中裒輯為二十四卷别著録集部中此書乃其為崇政殿説書時撰適之本宋史·藝文志駌端舝通攷...[书籍]
臣等謹案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宋咸淳庚午導江黎靖徳編初朱子與門人問荅之語門人各録成編嘉定乙亥李道傳輯廖徳明等三十二人所記為四十三卷又續增張洽録一卷刻于池州曰池録嘉熙戊戌道傳之弟性傳續蒐黄榦等四十二人所記為四十六卷刋于饒州曰饒録淳祐己酉蔡抗又裒楊方等三十二人所記為二十六卷亦刋于饒州曰饒...[书籍]
本書(一冊八○面四八、○○○字)全一卷,原題為「李鶴田先生哀臺灣箋釋」,抄本;藏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但憑所題,殊難斷定李鶴田為「哀臺灣」作者,抑為箋釋者。至鶴田為何許人?亦無法查考。本書正文為一首古詩,長達一千零二十七字;詠自甲午戰後割讓臺、澎至臺民抗日失...[书籍]
本書(一冊一一九面七一、四○○字)分上下兩卷,蔡振豐纂輯。振豐,清附生;臺灣淪日後,曾任臺中縣苗栗支廳「事務囑託」。光緒二十三年時,應邀修輯「苑裹志」。當時日人變更行政區劃,縣廳下有所謂「辦務署」之設置。書採「方志」體裁,上卷分一圖」、「封域志」、「建置志」、「賦...[书籍]
本書(三冊三○二面一八一、二○○字)凡十卷,高拱乾纂輯;通稱「高志」。拱乾字九臨,陝西榆林人;廕生。清康熙三十一年,由泉州知府陞補分巡臺廈兵備道。三十四年俸滿,陞浙江按察使。清代臺灣自康熙二十三年設府,初未有「府志」,僅有諸羅知縣季麒光所纂「臺灣郡志稿」、知府蔣毓英所存「...[书籍]
本書(一冊一一七面七○、二○○字)分編二卷並四「附錄」,吳子光撰。子光字芸閣,原籍廣東嘉應州;清道光間,隨父渡臺謀生,因家於淡水。同治乙丑(四年),舉於鄉。嘗受知於徐宗幹,追隨久之;應淡水同知陳培桂聘,與修「廳志」。由於一生遭際困阨,所著文集曰「一肚皮集」,以束坡自況。本...[书籍]
《武侯正議》引後二語作「《軍讖》」,知確係逸文,《後漢書》鄧禹將張宗亦云「一卒畢力,百人不當;萬夫致死,可以橫行。」語意本此。〕令行禁止,王者之師也。文王曰:「吾欲用兵,誰可伐?密須氏疑(貳也)於我,可先往伐。」管叔曰:「不可。其君,天下之明君也。伐之不義。」太公望曰:「...[书籍]
==============================================================================欽定四庫全書子部七術數類五命書相書之屬臣等謹案三命通會十二巻,原本不著撰人姓名,巻首但題育吾山人著,明史藝文志有萬民育三命會通十二巻,與此本卷數相合。惟以通會作會通為稍異,今考世...[书籍]
本書(二冊二一○面一二六、○○○字)不分卷,倪贊元編纂。贊元里居、閱歷不詳;清光緒二十年,任雲林縣訓導。雲林設縣,始於十三年建省之時;位於嘉義之東、彰化之南,自濁水溪始、至石圭溪止,截長補短,方長約百餘里。初,設署於沙連堡之林杞埔;十九年,移治斗六。時適臺灣著手纂修「臺灣...[书籍]
本書(二冊二五九面一五五、四○○字)今編六卷,鄭鵬雲、曾逢辰纂輯。接清季「新竹縣志」初成於光緒十九年,為陳朝龍(新竹縣廩生)、鄭鵬雲(臺北府學廩生)所纂修;惜因甲午、乙未之變,舊稿散佚。日人據臺後第三年(光緒二十三年),復由鄭鵬雲、曾逢辰採集原修殘稿等資料重加編輯;翌年又...[书籍]
《北夢瑣言》,唐五代筆記小說集,爾雨堂叢書本。宋代孫光憲撰,原帙三十卷,今本僅存二十卷。《北夢瑣言》記載唐武宗迄五代十國的史事,包含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與政治史實,爲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貴材料。前16卷記唐,後4卷記五代,可補正史之不足。《太平廣記》多摘錄此書,引文達...[书籍]
本書(一冊一一三面六七、八○○字)分八卷,無錫丁紹儀撰。據「自序」,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秋渡臺,嘗佐臺灣道仝卜年幕。在臺勾留八閱月,凡臺事之堪資談助者,輒筆識之,並附所見,便成此書。每卷分二目,按序為建制、疆域、糧課、稅餉、學校、習尚、營制、屯隘、海防、物產、番...[书籍]
本書(一冊一一三面六七、八○○字)分八卷,無錫丁紹儀撰。據「自序」,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秋渡臺,嘗佐臺灣道仝卜年幕。在臺勾留八閱月,凡臺事之堪資談助者,輒筆識之,並附所見,便成此書。每卷分二目,按序為建制、疆域、糧課、稅餉、學校、習尚、營制、屯隘、海防、物產、番...[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