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国诞生于夏,是冀东地区出现最早的国家。三千年前商代的北方大国--孤竹国,是商朝初年,封墨姓为君的国度。一般认为,孤竹国从商代立国到灭亡,存在约940多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660年)。孤竹国的建立,标志着冀东文明已高度发达。孤竹先民是礼仪、文明之邦,距今约3600余年。
汝南袁氏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在东汉末年湮灭,祖籍在汝南郡(今河南商水西南)。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
举措统一政权的重建东汉政权建立后,立即出动大军渡河南征。不久,赤眉军复还长安,击败邓禹军,迫使其撤出关中。赤眉不得已再度撤离长安,决意引兵东归。集权于尚书台光武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
《史记乐书》载,汉乐府的设置不晚于汉惠帝二年,但搜集民歌俗曲于汉武帝时,已知搜集于东汉末年,共搜集民歌俗曲138篇。《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
时隋疆域大体为长江以北,长城以南,东至沿海,西达四川的广大地区。因隋王朝停止对其献礼、和亲,不断兴兵南犯,威胁隋的统治。隋军反击突厥获胜,北部边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至此,结束了东晋以来270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了隋文帝统一南北的大业。隋文帝遂命内...
后来东南爆发了方腊起义。宋王朝暂时无暇对付宋江起义军,起义军发展到数百人,他们转战于京东各地,出没于青、济、濮、郓一带,各地官府闻之丧胆,对宋王朝的封建统治构成了较大威胁。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根据这事件演义而成的。
历仕宣武帝、孝明帝两朝,先后任冀州刺史于劲镇东将军府长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后任御史中尉。《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全国河道水系的著作,旧说为三国桑君长所撰。《水经》记述河流137条,并附“禹贡山川泽地所在”凡60条,内容十分简略。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
六骏图原镶嵌于昭陵玄武门下,作东西对称排列,东为飒露紫、拳毛[马瓜]、白蹄乌;西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其余“四骏”现已修复。飒露紫是保存最完好的一件高浮雕。
渥巴锡率领大队人马继续向东挺进,战胜严寒、酷暑和疫病的重重困难,历时8个月,完成了东返祖国的壮举。清政府得到土尔扈特重返祖国的消息,忙派清军前去迎接。清政府及时给予赈济,又划定牧地,进行安置,并将渥巴锡请到承德。乾隆帝接见了他,还多次设宴招待,封他为卓哩克图汗。土尔...
神宗久未立储,成为朝臣争执之端,无意中亦成为东林党议上肇始。吏部文选郎顾宪成力争“无嫡立长”,触犯神宗。首辅王锡爵将辞官,顾宪成推举王家屏代为首辅,王家屏也是立长派,顾宪成因此再次触怒神宗被革职还乡。他们自负气节,与朝廷相抗,是为东林党议之始。嘉靖三十七年明朝研制...
为充实长江下游的军事力量,拱卫首都建康和所有制上游桓氏势力东山再起,抵御前秦南下等,谢安打算成立新军。因为晋朝百姓称京口为北京,所以当时人称这支军队为“北府兵”。北府兵援救三阿,一战告捷,迫使前秦兵向北退逃。太元八年淝水之战,北府兵更是表现神勇,成为击败前秦的中坚力量。北...
莎车王请置大都护反映了东汉初期西域地区复杂的政治斗争,一个重新控制西域的时机摆在了东汉政权的面前。
从这时期,王朝内部出现了宦官、外戚交替掌权的局面,造成东汉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从汉和帝到汉献帝,宦官、外戚之争达6次之多。以窦太后的哥哥窦宪为首的窦氏家族自此掌握了政权。首事的5名宦官同日封侯,人称“五侯”,他们对权力、财产亦是极为贪婪。同时,官僚的利益受...
东晋咸康七年四月,晋成帝下令实行“土断”。为此,晋成帝下诏实行土断之制,命令废除侨置郡县,王公以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土著为断,将其户口编入所在郡县,注入白籍,以示与土著黄籍区别,加强了对侨人的户籍控制。实行土断,设立白籍之后,官府根据户籍赋税,征兵役,致使侨人负担加重,破产者...
三国时以“百工”立户的手工艺人,在东晋以后实行的番役制度下,逐渐脱离原来的人身依附关系,较自由地从事手工业经营和工艺创造。陶瓷、漆器、染织和金属工艺普遍得到发展,东瓯的缥瓷,成都的蜀绵,绍兴的铜镜都是称名一时的工艺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