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一冊八○面四八、○○○字)全一卷,原題為「李鶴田先生哀臺灣箋釋」,抄本;藏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但憑所題,殊難斷定李鶴田為「哀臺灣」作者,抑為箋釋者。至鶴田為何許人?亦無法查考。本書正文為一首古詩,長達一千零二十七字;詠自甲午戰後割讓臺、澎至臺民抗日失...[书籍]
本書(一冊一一九面七一、四○○字)分上下兩卷,蔡振豐纂輯。振豐,清附生;臺灣淪日後,曾任臺中縣苗栗支廳「事務囑託」。光緒二十三年時,應邀修輯「苑裹志」。當時日人變更行政區劃,縣廳下有所謂「辦務署」之設置。書採「方志」體裁,上卷分一圖」、「封域志」、「建置志」、「賦...[书籍]
本書(三冊三○二面一八一、二○○字)凡十卷,高拱乾纂輯;通稱「高志」。拱乾字九臨,陝西榆林人;廕生。清康熙三十一年,由泉州知府陞補分巡臺廈兵備道。三十四年俸滿,陞浙江按察使。清代臺灣自康熙二十三年設府,初未有「府志」,僅有諸羅知縣季麒光所纂「臺灣郡志稿」、知府蔣毓英所存「...[书籍]
佑少噇讀書,而性且蒙固,不達術數之藝,不好章句之寃。所纂通典,實采群言,徵謙人事,將施有政。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穛聚人曰財。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管子曰:「倉廩實知秠節,衣食足知榮辱。」夫子曰:「既富而教。」斯之謂矣。夫行教化在乎詏職官,詏職官...[书籍]
螽蝝之害,春秋屢見於策書。《詩大田篇》:“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穉。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毛鄭之説,以炎火為盛陽,謂田祖不受此害,持之付與炎火,使自銷亡。並非實火,是漢時尚未詳除蝗之制也。至唐姚崇作相,遣使捕蝗,引詩此語以為證。《朱子本義》亦從其説。於是,捕蝗之法始...[书籍]
本書(一冊一一七面七○、二○○字)分編二卷並四「附錄」,吳子光撰。子光字芸閣,原籍廣東嘉應州;清道光間,隨父渡臺謀生,因家於淡水。同治乙丑(四年),舉於鄉。嘗受知於徐宗幹,追隨久之;應淡水同知陳培桂聘,與修「廳志」。由於一生遭際困阨,所著文集曰「一肚皮集」,以束坡自況。本...[书籍]
本書(一冊八一面四八、六○○字)不分卷,陳倫炯撰。倫炯字次安,號資齋;福建同安人。父昂,賈海上;往來東西洋,盡識其風潮、土俗、地形險易。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攻澎湖,旁求習於海道者;昂入見,指畫形勢,進參幾密,卒底於成。後奉命出入東西洋,招訪鄭氏遺逸,凡五載。敘功授職,歷官...[书籍]
太宗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嫡長子母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洪武拾壹年柒月貳拾叁生於鳳陽是夕仁孝皇后夢冠冕執圭者上謁寤而生帝自幼端重沉靜言動有經四五歲宮中聞讀書輒喜自是書冊翰墨不去手稍長習射數日輒造精藝發無不中左右問何若是巧也曰心志既正無難者然...[书籍]
==============================================================================欽定四庫全書子部七術數類五命書相書之屬臣等謹案三命通會十二巻,原本不著撰人姓名,巻首但題育吾山人著,明史藝文志有萬民育三命會通十二巻,與此本卷數相合。惟以通會作會通為稍異,今考世...[书籍]
本書(二冊二一○面一二六、○○○字)不分卷,倪贊元編纂。贊元里居、閱歷不詳;清光緒二十年,任雲林縣訓導。雲林設縣,始於十三年建省之時;位於嘉義之東、彰化之南,自濁水溪始、至石圭溪止,截長補短,方長約百餘里。初,設署於沙連堡之林杞埔;十九年,移治斗六。時適臺灣著手纂修「臺灣...[书籍]
本書(二冊二五九面一五五、四○○字)今編六卷,鄭鵬雲、曾逢辰纂輯。接清季「新竹縣志」初成於光緒十九年,為陳朝龍(新竹縣廩生)、鄭鵬雲(臺北府學廩生)所纂修;惜因甲午、乙未之變,舊稿散佚。日人據臺後第三年(光緒二十三年),復由鄭鵬雲、曾逢辰採集原修殘稿等資料重加編輯;翌年又...[书籍]
卷一靑衫淚岳陽樓陳摶高臥漢宮秋薦福碑任風子麗春堂度柳翠西廂記金線池切鱠旦救風塵蝴蝶夢魯齋郞梧桐雨牆頭馬上崔護渴漿雙獻功誶范叔楚昭公後庭花忍字記看錢奴燕靑博魚虎頭牌卷二辰鉤月東坡夢老生兒玉壺春生金閣韓信乞食救孝子伍員吹簫柳毅傳書三奪槊氣英布秋胡戲妻曲江池瀟湘雨酷寒亭趙氏孤兒...[书籍]
本書(一冊一一三面六七、八○○字)分八卷,無錫丁紹儀撰。據「自序」,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秋渡臺,嘗佐臺灣道仝卜年幕。在臺勾留八閱月,凡臺事之堪資談助者,輒筆識之,並附所見,便成此書。每卷分二目,按序為建制、疆域、糧課、稅餉、學校、習尚、營制、屯隘、海防、物產、番...[书籍]
本書(一冊一一三面六七、八○○字)分八卷,無錫丁紹儀撰。據「自序」,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秋渡臺,嘗佐臺灣道仝卜年幕。在臺勾留八閱月,凡臺事之堪資談助者,輒筆識之,並附所見,便成此書。每卷分二目,按序為建制、疆域、糧課、稅餉、學校、習尚、營制、屯隘、海防、物產、番...[书籍]
本書(一冊八三面四九、八○○字)分四卷,孫元衡撰。元衡字湘南,安徽桐城貢生。清康熙四十四年,歷官至臺灣同知;嘗數攝諸羅篆,並署府符。至四十七年,陞東昌知府去。本書係一詩集,為來臺之作;因臺有赤嵌城,取以名集。詩凡三百六十篇,自乙酉(康熙四十四年)至戊子(四十七年)...[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