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拳基本手型:拳:手掌展开,四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紧握,拇指回扣压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关节上。(见图)掌:手掌展开,四指并拢,掌尖外翘,拇指回扣贴在掌上沿。(见图)勾手:五指紧捏成,一撮,勾尖回勾。(见图)端杯手:中指、无名指、小指回扣紧握,拇指压...
书名取“保卫其生,总括精微”之意。卷1列述医工、禀受、初生、回气等十二论;卷2为五气、乳母、慎护、食忌等七论;卷3为变蒸、脉理等六论;卷4~20为惊痫、伤寒、疮疹、吐泻、诸虫、黄疸、疟病、?疝、头、耳、眼、目、鼻、唇、牙、舌、咽喉及恶核、瘰疬、疥癣、金疮等论近百篇。载述儿...[书籍]
刘昿为南宋官吏,喜好方书,感当时缺乏儿科全书,于是各方收集资料,命其部下干办公事王历、乡贡进士王湜整理编写是书,书成38卷,卧病不起,后2卷由楼门生李庚主持完成。全书分667门,约120万字,编者收录广博,辑录南宋以前百余种医籍中有关儿科的医论和方剂,并汇集许多民间验方及私人藏方,因而...[书籍]
葛优在剧中扮演骗子栗晚成,该剧于2007年2月6日到11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以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西望长安》是葛优表演风格的一次空前突破,从冷幽默转变为人来疯式的喜剧风格。葛优把这个骗子的老谋深算、含而不露、外表持重、内心狡诈表现得淋漓尽致。[书籍]
《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又名《千金要方》。成书于652年。作者孙思邈。方济之,德逾于此”,所以千金名其书。《备急千金要方》自唐代到现代,中外翻刻版本有四十余种,大致可分为两类。此书30卷本内容,卷1为医学总论,包括医学伦理、本草、制药等;卷2~4为妇科病...[书籍]
本书共7卷;第1卷论腧穴名称、位置、主治、刺灸法,腧穴排列方法与《铜人腧穴灸图经》略同。所记载的督俞、气海俞、风市等腧穴,以及眉冲、明堂、当阳、百劳等21个民间行之有效的别穴,均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所未载,对魄户、大桧、巨骨、照海、申脉、肓门、鸠尾诸腧穴的辩误及对足三里取穴...[书籍]
本书共7卷;第1卷论腧穴名称、位置、主治、刺灸法,腧穴排列方法与《铜人腧穴灸图经》略同。所记载的督俞、气海俞、风市等腧穴,以及眉冲、明堂、当阳、百劳等21个民间行之有效的别穴,均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所未载,对魄户、大桧、巨骨、照海、申脉、肓门、鸠尾诸腧穴的辩误及对足三里取穴...[书籍]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托名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论医之书。《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卷81篇,共80余万言。《黄帝内经》的著作时代,至今尚无定论。从其内容看,非一人一时之作,但一般认为其主要内容是反映战国时期医学理论水平的,基本...[书籍]
且陛下之学,不在求名与求知,不为章句科举计也。然欲周知天下章疏,观其人文章事实,又万机之政,非学无所折衷。」上甚以为然。退见宰辅,诵其语,且曰:「上天性好学,某将自汉至唐,择其君臣大节政事之要,为一书以备进读。今读《三朝宝训》,林子中所编也【2】。」东坡先生...[书籍]
方诀俱载图形卷中,甚勿轻视。凡毒于未溃之先,而有前数项之症,即从各症汤内,加连翘、栀子、牛子、二花、皂角刺之类。既溃之后,而有前数项之症,于各症汤内,加人参、黄、二花、连翘、栀子,春多用防风、白芷、柴胡、川芎;夏多用黄连、栀子、连翘、麦冬;秋多用黄芩、苍术、连翘、栀子;冬多用人参...[书籍]
丁若镛(公元1762-1836年),号茶山,著名学者,对茶推崇备至。著有《东茶记》,乃韩国第一部茶书,惜已散逸。金正喜(公元1786-1856年)是与丁若镛同时而齐名的哲学家,亲得清朝考证学泰斗——翁方纲、阮元的指导。他的金石学和书法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禅宗和佛教有着渊博的知识,...[书籍]
全书2卷。上卷有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5篇;下卷有经络、治则、病能3篇。书中将《内经》重要原文节录归类,并加以注释。所选内容少而精,可概括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又分类清楚,注释简要,为研究《内经》各家所推崇。本次整理,以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扫叶山房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籍]
诊宗三昧清·张璐公元1689年《诊宗三昧》又名《石顽老人诊宗三昧》,系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张璐撰写的诊法专著。全书一卷,十二篇。1~2篇阐明医学宗旨,3~6篇专论脉位、脉象、经络之常与变,7篇详载32种脉象,8篇详述古今辨证论脉异同及脉证不合等,9~12篇讨论之顺逆与妇婴之脉。...[书籍]
此书2卷,后有附录。卷上论诊候入式歌、五脏歌、左右手分诊五脏四时脉歌、左手寸口心脉歌、左手关部肝脉歌、左手尺部肾脉歌、右手寸口肺脉歌、右手关上脾脉歌、右手尺部肾脉歌以及七表、八里、九道,主要阐述了三部九候及诸脉体状及主病。[书籍]
按本書所述,起自日本慶長十七年(明萬曆四十年)鄭芝龍初謁日本幕府、迄於元祿十三年(清康熙三十九年)清帝詔令鄭成功父子歸葬南安,凡記八十九年閒鄭氏四世之事。與「臺灣割據志」較,同者皆用編年體,並註明資料出處,又皆附以考異式之自註。異者則「割據志」以中國紀元為主,下附日本紀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