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事道途息肩公署者凡七十日」,「道途」原作「道遼」,據清四庫全書本改。)(以東八站兼程之苦,且欲為從者浣衣故爾。)乃獲參訂於同事黃門王君漢英所紀,凡無關使事者悉去之,猶未能底於簡約,意蓋主於直言敷事,誠不自覺其辭之繁且蕪也。賦曰:睠彼東國,朝家外藩,西限鴨江,東接桑暾...[书籍]
本書(一冊七九面四七、四○○字)係一集刊,收錄羅惇曧「割臺記」、俞明震「臺灣八日記」及吳德功「讓臺記」三種,因題稱「割臺三記」。「割臺記」綜述清光緒二十一年臺、澎割讓及臺民抗日之經過,文極簡略。作者羅惇曧另著「中日兵事本末」已刊於第四○種「臺海思慟錄」附錄中,請參閱「思慟...[书籍]
(《全唐詩》無易靜詩,事跡據《崇文總目》卷三、《郡齋讀書後志》卷二)[书籍]
記載掌故及紀念明末“清流”和殉難人士的作品﹐多寄託故國之思﹐又《痛史》及《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第一輯﹐收錄《過江七事》一種﹐專記弘光朝的史事﹐也題為陳氏之作。著有《雪岑集》﹑《皇明語林》﹑《山陽錄》﹑《書事七則》﹑《秋園雜佩》等﹔後三種﹐收入《太倉显卉遺書$#...[书籍]
唐憲宗元和時期任左司郎中、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因柏耆事件,貶官將作少監。熟悉掌故,留心藝文。著有《唐國史補》、《翰林志》。[书籍]
螽蝝之害,春秋屢見於策書。《詩大田篇》:“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穉。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毛鄭之説,以炎火為盛陽,謂田祖不受此害,持之付與炎火,使自銷亡。並非實火,是漢時尚未詳除蝗之制也。至唐姚崇作相,遣使捕蝗,引詩此語以為證。《朱子本義》亦從其説。於是,捕蝗之法始...[书籍]
〈匠人〉疏同作「一甸之田方八里」又引鄭注亦同,無「方八里」三字,〈書.牧誓〉正義引「一車步卒七十二人」,〈詩.采芑〉箋、〈閟宮〉正義、〈論語.學而〉疏引同,無「有」字。〈書.牧誓〉正義引「六十四井為甸,計有五百七十六夫,共出長轂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书籍]
本書(一冊八七面五二、二○○字)不分卷,為清光緒二十一年春因甲午戰敗,清廷派遣全權大臣李鴻章與日本全權大臣伊藤博文在馬關議和時五次往復辯難之節略。此外,今加收姚錫光撰「東方兵事紀略」中「議款篇」附於卷末,俾資互相參證。[书籍]
本書(一冊八七面五二、二○○字)不分卷,為清光緒二十一年春因甲午戰敗,清廷派遣全權大臣李鴻章與日本全權大臣伊藤博文在馬關議和時五次往復辯難之節略。此外,今加收姚錫光撰「東方兵事紀略」中「議款篇」附於卷末,俾資互相參證。[书籍]
本書(一冊一六三面九七、八○○字)集刊清季臺灣文武機關官印一百六十三顆,用紅色套印。所集官印,共分四大類,計有印十八顆、關防一百二十五顆、鈐記十八顆及戳記二顆;並在各印底下,刊註印文。從此種官印,可以窺見當時一部分機關之性質或其特定任務。[书籍]
呂祖謙、朱熹編選之《近思錄》,取《論語》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之義,依次輯錄北宋新儒家周敦頤(濂溪)、程顥(明道)、程頤(伊川)、張載(橫渠)四人語錄,而呂祖謙、朱熹作爲編選者之見解自然也多有反映,故此一書實可囊括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學術之主體。[书籍]
十二纔官造監石,此書名為《紅風傳》。四句提綱敘過,引出一部《紅風傳》來。話說,道光皇爺駕坐北京七年上,朝中有位中書出身大臣,姓江名百萬,做過山東三年主考。自幼娶妻徐氏,所生二子一女,長子江嵐,濟南府裡做佈政司。次子江峒,宛平縣裡做知縣,一女許配山東榮大人為婚。江嵐...[书籍]
他在徵文難、考獻難(同上「自序」語)的情況下,著成「臺灣通史」一書,為臺灣保留下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設若連氏(一八七八~一九三六)生於今日,得睹這一多方搜輯的「臺灣文獻叢刊」,其成就或不止此。是以「臺灣文獻叢刊」的刊印,對於臺灣歷史文化的發皇,有其意義與價值。抑有進者:晚近歐...[书籍]
即位以後,其事略,居尊任重,所責者大,故所書者簡,惟簡乃可立法。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姓朱氏,宋州碭山午溝里人也。其父誠,以五經教授郷里,生三子,曰全昱、存、溫。変諱某書名,義在称王註中。誠卒,三子貧,不能為生,與其母傭食蕭縣人劉崇家。全昱無他材能,然為人頗長者。存...[书籍]
(越)范蠡〈漢書.甘延壽傳〉:「投石拔距絕於等倫。」應劭注:「投石,以石投人也。拔距,即下超踰羽林亭樓是也。」張晏注:「《范蠡兵法》:『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行二百步。』延壽有力,能以手投之。拔距,超距也。」顏師古注:「投石,應說是矣。拔距者,有人連坐相把據地,距以為堅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