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由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开始,至7月7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立冬,是秋冬季节变化的标志,与立春、立夏和立秋合称四立。立冬原则上,立冬以吃进补,都是为冬天抵抗严寒奠定身体基础,不过,中国的南北方饮食习惯不同,立冬进补当然也有所差异。北方立冬吃水饺北方人在立$#...
伏面夏至过后,进入三伏,山西民间多吃凉面开胃消暑。山西凉面,又叫伏面,古称“冷陶”,虽非珍馐名点,却源于上古祀日,反映时令变迁,传承千年习俗,是一道融入文化遗韵的晋地美食。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面条煮熟后,捞出,...
11月7日是今年的“立冬”节气,它也是农历冬季的第1个节气,从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开始到22日或23日结束。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一样,都是农历上表明一个新季节的开始。通常人们往往以为立冬就是入冬了,其实两者不是一回事。有关专家介绍,...
有迎秋之意,后来人们把在立秋当天吃西瓜也称之“啃秋”。此风俗约在清代影响南方,立秋江浙沪等地的西瓜已进入末市,人们对立秋吃西瓜的原由作出了种种解释。但有一点应予承认,那就是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凉爽,西瓜上市量日趋减少,立秋日人们再吃一吃西瓜,...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在南方,此日...
虽然流传至今的史料中,与夏代有关的内容十分匮乏,但根据现存的一些史料,今人依然能够了解到当时的一些科学方面的进展。夏代设有历法官,夏代的历法,是中国最早的历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保存了中国最古的比较珍贵的科学知识。夏...
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此外,老南京在夏至这一天还要吃碗凉面称称体重。
天文专家表示,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但气象专家提醒,由于今年秋后还有一伏,公众要注意“秋老虎”发威。 气象专家表示,我国北方由于冷空气活跃,立秋后可能温差增大,天气变得比较凉爽。 南京:啃秋 ...
面容清秀俊美,唱腔婉转悠扬,举手投足间飘散出优雅的气质,他就是29岁的昆曲小生施夏明。这一天是施夏明第7次举行个人专场演出。2006年,江苏省昆剧院重排大戏《1699·桃花扇》,由著名话剧导演田沁鑫执导,施夏明被挑选出演主角侯方域,那年他21岁。虽然已经成为江苏省昆剧院...
11月7日是今年的“立冬”节气,它也是农历冬季的第1个节气,从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开始到22日或23日结束。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一样,都是农历上表明一个新季节的开始。通常人们往往以为立冬就是入冬了,其实两者不是一回事。有关...
夏支支哈尼族风俗歌的一种。流行于云南哈尼族地区。在盖新房、吃新米或婚礼等喜庆日子里唱。各地有不同的曲调和不同的风格,男女歌唱的曲调也不同。可以对唱,也可以—人领唱,众人帮腔。“夏支支”常作为衬词出现在歌头和结尾。音乐明朗欢快,情绪热烈。
陶笛独奏乐谱《别了夏天》
1、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 2、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夏代,乡人于十月在地方学堂行饮酒礼:“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友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七月(豳风)》此诗描绘的是一幅先秦时期农村中乡饮的风俗画。在开镰收割、清理禾场、农事既毕以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屠宰羔羊,来到乡间学堂,每人设酒两樽,请朋友共...